當前位置:考研網大全 - 成語大全 - 文言文評語全文

文言文評語全文

1. 期末評語高中古文

“君稟賦過人,具大成之相;才藝雙全,引同窗仰視。然終日睡眼惺忪,不能專註於學業,師長知如此,恐君誤學,百技治之,渾噩如故?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願君夢醒,振作精神,沈睡雄獅,壹朝霸四方!”

“願君夢醒,振作精神”

“余甚賞識君也”

君有才女風範,大氣胸懷,睿智靈秀,冰心聰慧。君之美,在於才幹,在於品德,在於心靈深處智慧之花綻放。人之品學,非先天而生,乃後天之努力也。望君攜既有之良品,逐前程之才學,成非凡之自我。

舞臺之上,慷慨激昂,頗具大將之風;課堂之中,口若懸河,展記憶背誦之功;課間之時,調皮可愛,時有歡聲笑語不斷。偶有課堂接嘴閑聊之瑕,尚不能心無旁騖。“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學貴在專,需持之以恒。

昊燁者,數學大咖也。為人豪爽大氣,深得同學之喜愛,廣受師長之好評。然卿之文科尚有待加強,切不可厚此薄彼。望尋適宜之良策,成可嘆之進展,為師甚為期待。爾音量太大,實屬擾民,切記控制。

玉,其溫如脂,其出於石,而珍於石。玉之所得,必精心切磋,仔細琢磨,歷千萬之勞累,方能成其器。而學亦如此乎!倘無自主之思考,奮力之拼搏,縱有傲嬌之才,終為仲永矣!若能沈心靜氣,錘煉心誌,可大成也。

知識之海,學問之山,於秀木芳林之中,與卿欣然相遇。感求學之勤奮,喜天資之聰穎,贊學業之優異,嘆繪畫之靈動。惜效率之不高,憂睡眠之不足。學,靜心凝神;玩,縱情恣意,何不快哉?

溫柔嫻淑,書寫娟秀,令同窗贊不絕口。然君以文科見長,數理稍弱,為師心憂之至。所幸近來全力補之,大有起色。有誌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願君多努力,此時最足惜。

2. 文言文評價優秀學生

國外某些中小學校裏,每當老師們談起成功這壹話題時,首先考慮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

他們認為,作為老師不能簡單地用智力發展或認知結構等術語來給成功下定義,因為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許多其它領域的發展同樣重要,總的來說,要想成為壹名優秀學生,必須在以下三方面均衡發展,而不是僅僅體現在學習成績上,即智力知識方面,個人,社會方面。壹、與個人發展有關的基本特點。

1、充滿朝氣,活力。a在課堂上學生學習態度積極主動;b身體健康,精力充沛;c對老師講解的內容反應機敏,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見解並善於提出問題;d對學生具有壹定的主動性、自覺性。

2、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事情。a善於管理自己,不用別人告訴他們該做什麽及怎麽做;b對學習具有壹定自主能力,平時愛讀壹些必要的學習材料,便於隨時準備學習,c能有效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固故誤了課時,能主動找老師補上,堅持學習,持之以恒,即使是在學習內容難度較大的情況下,也不輕易喪失信心,d,了解自己的能力與不足之處。

二、與智力發展有關的特點優秀的學生不必非是成績最好,分數最高的學生,這涉及到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及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求,而壹名優秀的學生在通常情況下所取得的分數往往不是最高的。1、能同成人壹起交流,允許教師了解他們,並主動尋找機會與教師交談。

2、能尊重他人,待人寬厚,善於接受他人意思,思想解放。四、其他特點1、積極參與學校各類活動,諸如社團組織,體育隊等。

2、能將自己融於集體乃周圍環境之中。3、具備壹定的動手能力並付諸實踐。

綜上如述,凡是具備或接近上述這些特點的學生就是壹名優秀的學生。作為老師,我現在明白,學生不斷提高發展自己這幾方面的能力,這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教師的作用,特別是班主任,其作用就是幫助學生在個人、智力,社會等能力方面不斷發展,提高、進步。

3. 古文評論

可不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中國知識分子的氣節我想先說兩個故事.壹個是有關田子方的事故。

子擊(魏文侯的兒子)“遭田子方於道”而“下車伏謁”,田子方“不為禮”,兩人間遂有壹番“富貴者驕人乎”與“貧賤者驕人乎”的爭論。田子方持“富貴者安敢驕人”說,說得振振有詞:“國君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

失其國家者,未聞有以國家待之者也。夫士貧賤,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貧賤哉!”這是公元前403年的事。

在《戰國策;齊策四》中,也類似的故事,叫做“齊宣王見顏斶”。王要“斶前”,因為他是“人君”;斶要“王前”,因為“斶前為趨勢,王前為趨士,與其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於是也有壹番“王者貴乎”與“士貴乎”的爭論。

顏斶的理由也很充分:“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金千鎰。

’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說得齊宣王啞口無言,不得不吞下了這口窩囊氣。

這是公元前三百多年的事。兩個故事都發生在群雄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這壹***同的歷史背景特別重要。

在那個時候,士之為士,能保持自己的尊嚴與節操,而決不向權勢者屈膝的大有其人,絕不只是壹個田子方或壹個顏斶。在田子方前百把年,齊國的大夫晏嬰曾有鏗鏘之言:“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

國有道,即順命;國無道,即衡命”;與顏斶差不多同時期而曾被齊宣王任用為卿的孟軻,也大有“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氣慨:“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堂高數仞,榱題數尺,我得誌弗為也。

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誌勿為也。壹般樂飲酒,驅騁田獵,後車千乘,我得誌弗為也。

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因而,我以為那時中國知識分子的氣節即“士節”之高揚,正與“群雄爭霸”有關。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批判過孔夫子,說他“待價而沽”(語本《論語;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把自己變做可以買賣的商品。

其實,孔夫子的這句話是沒有錯的。因為群雄爭霸,群雄都懂得得人才與得天下之間的關聯,形成了人才的自由競爭的格局,士即知識分子才變得奇貨可居。

“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但賣與不賣,賤賣還是貴賣,主動權在他們自己手中,而且賣的也只是文韜武略,並非連人格尊嚴以至於親娘老子也捆綁在壹起賣。可見,那時倒是人才的“賣方市場”,於是遂有田子方“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貧賤哉”的瀟灑自如,遂有顏斶“士貴乎,王者不貴”的斬釘截鐵以及燕昭王“卑身厚幣以招賢者”的千古佳話。

秦漢之後的大壹統,情況就大不壹樣了。天下人才盡收眼底,用與不用的主動權都在壹統天下的權勢者的手中。

“好鋼用上刀口上”,人家不用,也就與廢鐵無異。妳說“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貧賤哉”,首先得擔心的恰恰正是這個“安往”——想“納履而去”都不得啊,還能翻得出如來佛的手心?妳說“士貴乎,王者不貴”,卻又與那個大環境中的事實相違,不僅會被人當瘋子,說的人自己心裏也不踏實。

人才的“賣方市場”變成了人才的“買方市場”,人才的“自由競爭”變成了人才的“市場壟斷”,才有那麽多“士”花盡了吃奶的力氣往“仕途”上擠,至於做夢也想得到權勢者的提拔和賞識,從權勢者那邊分得壹杯剩余羹余汁的,即使權勢者不要妳下跪,也要像賈桂那樣硬是跪下去了。秦漢之後也有士節高揚之時,但那只在大壹統間隙的短暫的天下紛爭與逐鹿之際;天下壹統之時也有犯顏直諫之士和虛懷若谷之君,但那大多只與“士”和“君”的自身的素質相關,因而也只能是鳳毛麟角。

就其大趨勢而論,從秦漢到唐宋再到明清,可謂“士節日落”。對於中國知識分子的氣節即“士節”的喪失,有論者將其歸咎於“漢代大儒”叔孫通,是他“制訂朝廷禮儀”,“為廣大儒生設定”了“見了皇帝必需‘伏抑首’的套子”(周天:《董仲舒們的歷史困境》);也有論者認為“此乃法家過”,因為“法家代表人物所制訂的治國方略剝奪了後世廣大士人保持自尊和節操的外部條件”(王學泰:《論士節》),其實,壹旦人才的“賣方市場”成了“買方市場”,人才的“自由競爭”成了“市場壟斷”,甚至失去了“人才市場”而變成人才的“統壹調配”,即使沒有叔孫通“制訂朝廷禮儀”,即使沒有法家代表人物的“治國方略”,這“士節”也是揚不起來的。

順便說說,思想開放與言論自由與否,和士節的高揚與衰落也基本壹致。群雄紛爭時言論自由思想開放,大壹統後言論和思想都容易受到禁錮。

壹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百家爭鳴,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恐怕就並非偶然。大壹統的優越性在於壹個“統”字:天下統壹,沒有戰亂,社會方能穩定發展,百姓方能安居樂業;大壹統的劣根性也在於壹個“統”字:高度集權,統得太死,士節與思想都會受到遏制,這大概也叫壹塊硬幣兩個面罷,或可稱之為歷史的怪圈。

擺脫這個歷史怪圈,乃是擺在現代人面前的重大課題。

4. 求大神翻譯成文言文,是期末評語,好的在追加50分

汝聰明,思聰,書亦謹聽,加上卿之力出,使爾績在班上第。

汝與能與同學相得,爾在講堂上不少,若能進言,汝必佳者!身為語文課為,汝思盡職。在學問上,汝亦苦力,認真踏實,而汝有科之績不定,願益勤學,查缺補漏,取善之功!汝亦是聰明之,壹經過之後乃知多題,然君之心未置學上,謂乎?若能於學上多下點功,謹者聽講書,守令之學也,必有意想不到之。

近日,汝之學而善,功亦有重,壹切皆好之趨。此亦善,然前時之機器人訓誤學,致君學之基不固。

願暑假在治之時,不顧舊識,“溫故知新””,汝當更上壹層樓。汝甚活潑,甚朗,素者汝皆當進會。

而汝亦壹進進也,素勉之學。君出也,然不善效。

汝可試換壹種法,或效益佳,待下學期壹也君!汝甚勤勞,有責任心,能以史課為當得美,為師之爪牙。然猶未也,爾績不定,願在學上復加把勁,守成之定,然當更佳!(點展開即可看空格的)。

5. 語文文言文評價人物品格常用術語

官職人物常用詞語 1、表官職的 (1)宰相:總攬政務的大官。

宰,主持;相,輔佐。 (2)禦史大夫:其權力僅次丞相。

(3)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 司空。

(5)中書省:中央行政機要機關。 (6)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

(7)太尉:軍事首腦。 (8)郎中:尚書屬下部員。

(9)宦官:宮廷內侍,又稱太監。 (10)侍郎侍中:官府侍衛。

(11)校尉:漢代軍事長官。 (12)翰林學士:管文件,圖書,侍讀。

(13)太史:記史,管文件。 (14)國子監:中央教育機構。

(15)左右拾遺:唐代諫官。 (16)總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17)巡撫:總攬壹省行政軍事長官。 (18)知州:州壹級行政長官。

知,管理。 (19)太守:郡壹級行政長官 (20)主簿:秘書。

(21)官名。全稱為別駕從事史,亦稱別駕從事。

漢置,為州刺史的佐吏。因其地位較高,刺史出巡轄境時,別乘驛車隨行,故名。

2、表官職變化的 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③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 ④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 ⑤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 ⑥表恢復的:復、還 ⑦表辭去的:辭、致仕、告退、退、歸故裏 3、和官職有關的詞語 廩錫:俸祿 致仕:退休 乞骸骨:請求告老還鄉 下車:官員初到任 丁憂:遭父母之喪,又叫“丁艱” 歸沐:官吏例行休假 休沐、出沐: 用事:執掌政權 當國:當權 2 處分:處理,處置 3、表人物個性的: 耿、(仁)厚、(仁)矜(莊重)、耿介(光明正大;正直;孤高)、剛毅、周密、寬厚、正直、梗(正直)、鯁(直,梗直)、骨鯁(正直,剛強,如“骨鯁之臣”)、鯁切、聰、慧、敏(敏捷;聰慧)、木訥、佞、詐、阿諛、諂讒、譎 4、表人物品行的: 行、德、操、節、清(廉)、淫(靡)、貪(濁) ※和性格品行有關的詞語 至性:性情淳樸 沖虛:淡泊虛靜 慨然:(1)感慨嘆息的樣子。 (2)情緒激昂的樣子 從容:(1)言行舉動適度得體 (2)舉動 使氣:意氣用事 長者:性情謹厚之人 器度:才能和氣度 學行:學問和品行 任俠:行俠仗義 5、與科考有關的: 貢舉、第、登第、中第、落第、下第、狀元、榜眼、探花、解元(鄉試第壹名)、鄉試(每三年在省城舉行的考試,舉人)、會試(鄉試次年在京城舉行的考試,會元)、殿試 6、與學校有關的: 庠、序、太學、博士、太傅、少傅、教授 7、表敬重的: 敬、重、尊、恭 8、表贊揚的: 多、嘉、稱、譽、與(贊許)、許、嘆 9、表社會狀態的: 治、亂、興、盛、衰 10、表少數民族的: 蠻、夷、戎、狄 11、表人物地位的: 貴、賤、卑、細微、寒微、官紳、豪 12、表主管的: 知、典、主 13、與水利有關的: 堤、決、潰、溢、漲、灌溉、澇、旱、堰(擋水的堤壩) 14、與糧食有關的: 粟、黍、禾、谷、稻、菽(大豆,豆類)、稼穡、耕耘、稔(莊稼成熟)、熟、刈、糴、糶、廩、稟(通“廩”)、府、荒、欠收、蕪穢 15、表糧食豐收的: 豐、饒、贍(豐足,充足)、足、給 3 16、表食物的: 饌、肴、膳、羞(饈)、蔬、果、脂膏 17、表飽饑的: 飽、饑、餓、餒、饉 18、表俸祿的: 俸、祿、秩、餉 19、表布匹的: 布、麻、匹、絲、絹、錦、練、綾、綃、縑、綢、羅、緞、綺、紗、絳、縞、繒、蠶、桑 20、表穿戴的: 紈絝、布衣、履、綬、冠、冕、巾、弱冠、免冠、帶 21、表房舍的: 宇、舍、館、宅、第、邸、廡、屋 22、表桌床的: 案、幾、床、榻 23、表違背的: 忤、逆、倍(背) 24、表揭發的: 劾、訐、揭 25、表害怕的: 畏、懼、憚、駭、患 26、表嫉恨的: 惡、厭、憎、銜、怨、患、疾、恨、怒、詛、貶(貶損) 27、表暗中的: 陰、間、密、暗、私 28、表誣陷的: 中、譖、誣 29、表朝見的: 朝、覲、入覲、覲見、朝覲 30、與京城有關的: 禁、闕、畿、京、帝京、京畿、31、與皇帝有關的: 上、帝、祚(皇位)、踐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禦、詔、召、誥、(駕)幸、膳、鑾輿、對策、奏、表、疏、檄(古代用來征召、聲討的文書)、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大行:(1) 指皇帝剛死(2)普遍推行踐祚:皇帝即位 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32、表說話的: 曰、雲、謂、詔、誥、告、敕、白、陳、對、語、諭(告曉,告示)、喻(曉喻,開導;表明)、曉、辯(糾正;辯論)、問、謝、折(反駁)、詰、訴(訴說,告訴;控告,告狀;誹謗,進讒言)、咨(諮)(咨詢,商議) 33、表勸說的: 說、勸、規、諷、譏、謗、諫 34、表責備的: 過、責、咎、誅(譴責,責問)、讓、譴、尤、折(斥責,指責)、刺(指責) 35、表寬容的: 容、貸、恕、寬 4 36、表喜樂的: 樂、欣(然)、悅(說)、歡、蹈舞 37、表哀怒的: 怒、憤、惱、忿恚、怨懟、涕泣、罵、責、詬(辱罵,指責) 38、表刑罰的: 辟(刑罰,懲辦)、大辟(死刑)、髡(剃去頭發、古代壹種剃去頭發的刑罰)、髡鉗:刑罰名、髡首:剃去頭發,光頭。

笞(用竹板或荊條打人脊背或臀部)、磔(分裂肢體的酷刑)、刖、族、杖、流、赭衣(囚徒穿的衣服)。

6. 文言文評點賞析

評點賞析:

壹、師生對話,是《論語》壹貫手法,但本篇情景非常具體,生動。師生表情心態歷歷可見,如同壹篇縮微記敘文:

人物:孔子及四弟子。事件:弟子侍坐與老師談理想。細節:1.表情神態:子路率爾,夫子哂之;2.動作:侍坐,鼓瑟,舍瑟作等等;3.語言略。

二、人物個性突出。孔子的溫言文寬和:讓弟子各言其誌,鼓勵他們積極發言,不因為自己年齡身份而拘束。當弟子發言時哪怕不同意,也絕不當眾難堪,如對子路的輕率發言,夫子僅“ 哂之”而這裏的哂,並沒有嘲笑的意思,最多是寬厚地壹笑。後來弟子發言時先不做評價,耐心傾聽,問下壹個。聽到曾晳發言後,情不自禁贊嘆:吾與點也!看出孔子對曾晳所說的境界的由衷贊美,毫不隱諱自己的傾向,既寬和又不和稀泥,壹個智慧長者形象躍然紙上。

而三個弟子個性最突出,子路的輕率不讓,冉有與公西華壹個比壹個謙遜,曾晳的風神瀟灑……最突出的的是子路和曾晳,《論語》中幾次提到子路的勇猛與率直,此次率先發言,毫無謙讓,描述時僅用壹個“率爾”足見其沖動的性格。而曾晳似乎壹直在鼓瑟不止,壹方面給師生對話營造壹種輕松的談話氣氛,壹方面也足見其灑脫不拘的個性,猶如壹個談話節目的背景樂手,非常具有藝術氣質。他也非常善於表達,描述的情境和諧美好,令人神往,即使拿給我們現代人看,也非常欣賞那種生活情境:春服既成,呼朋引伴,沂水中洗洗澡,舞雩臺上吹吹風,唱著歌回來。這如果作為壹種治理的最高境界,難能可貴,符合孔治國以禮樂的最高理想,能得孔子贊嘆;即使是另壹種可能:曾晳是個閑散的文人,不想參與治世,只願修養個人,如道家的無為而治,也與孔子的思想不違迕,所以也能得到孔子的***鳴——也許在孔子心中,對自己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奔走遊說也有些許疲累,這是壹種對老師難以言說的心境的微妙體察,所以也另孔子擊節。最後孔子另對三個弟子的評點無不堅持其壹向的主張:為國以禮,個性謙和。

三、行文緊湊,緊緊圍繞“言誌”,尺幅興波,生動曲折,主旨得以彰顯。這點不必多言,通過前面的分析自可得之。

  • 上一篇:如何做英語海報手抄報?英語小報怎麽制作
  • 下一篇:歐盟食品認證標準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考研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