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學生開學時交的學費叫束脩,具體來說,就是十條幹肉,又稱肉脯。
10條幹肉。古代學費稱“束修(音同修)”,在不同階段又有“入塾費”“拜師費”等叫法。“修”即肉脯,是用鹽香料等加工而成的臘肉或鹹肉;“束修”就是10條幹肉。早期“束修”多為實物,後來改為銀兩錢幣,稱為“金”。
束脩的種類和數量,因教師的地位和學業的階段而有所不同。孔子在《論語·述而》中曾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這意味著束脩在古代教育系統中是壹種重要的經費來源。在壹些場合,束脩也被稱為拜師費,可以理解為學費。除了束脩,古代也有壹些其他的學費形式,如谷物、絲綢等。
古代學生的學費交什麽古代的學費有兩種,壹種是束脩。孔子廣收學徒,曾經在壹次閑聊中表示如果有人給他送十條肉幹,他壹定悉心教導。因此,後來就有很多人拿著肉幹來求學,這就是最早的學費,被稱作束脩。還有壹種就是錢。
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私塾大多招的都是貧困生,學費非常低。實在付不起學費也沒關系,先上學,學費的事情,以後再說,於是很多學生在畢業後會留在私塾裏打工壹年,以當還“貸學金”。
他們留在學校都做些什麽呢?有的幫助老師管理學校各項事務,相當於助教,閑時就挑水、劈柴、做飯,甚至會幫老師家帶帶孩子。在此期間,學校只是不發工錢,但依舊管吃管喝管住,與其說是還學費,倒不如說是學生在以這樣的方式感念師恩。
古人讀書的地方叫什麽
根據不同時期,不同位丁,是有不同的叫法的,比較普遍的就是:書齋、私塾、書塾、書院,當然也有叫學院的。
我國古代的學校叫什麽
禮記:序,夏後氏之序也。《王制》:夏後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孟子-滕文公上》:序者,射也。序起初是教射的場所,後來發展成為奴隸主貴族壹切公***活動如議政、祭祀、養老的場所,也是奴隸主貴族教育子弟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