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原文:
子生咳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答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
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咨其所欲,宜誡翻獎,應訶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
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怠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
孔子雲:“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誠哉斯語!
註釋:
孩子出生後,就有老師講解孝、仁、禮、義,來引導學習。普通老百姓家縱使不能如此,也應在嬰兒能識人臉色、懂得喜怒時,就加以教導訓誡,引導他的行為,防止他的過失,等到幾歲時,就可免鞭打懲罰。只要父母既威嚴又慈愛,子女自然敬畏謹慎又順從。
我見到世上,有些人對孩子不進行教育卻只有慈愛的,每次都不認為是對的,這些人對孩子的吃喝玩樂所有行為,按他的想法隨意放縱,該訓誡時反而誇獎,該斥責時反而歡笑。
到孩子懂事時,還認為這是對的。這時,孩子驕傲怠慢已經成為習慣時,才開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縱使鞭打至死也樹立不起威嚴了,壹天對壹天更厲害的憤怒也只會增加怨恨了,等到他長大成人,最終就會成為品德敗壞的人。
孔子說:“從小養成的就像天性,習慣了的也就成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諺說:“教媳婦要在初來時,教兒女要在嬰孩時。”這話確實有道理。
《顏氏家訓》的旨意
《顏氏家訓》的旨意是要述立身齊家之法,辯明時俗之誤,以訓導世人。《敘致》篇開宗明義地指出:“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這實際上指出了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用儒家道德來培養人。
所謂“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都是以儒家倫理為歸宿的。顏之推又強調教育內容要用“仁孝禮義導習之”(《教子》),讀書方法又必須以“禮為教本,敬者身基”(《勉學》)。
他還特別強調持家要守中庸之道,主張在經濟上、仕途上和為人世處事上都要嚴守中道。這些觀點都與儒家道德學說相契合。因此,《唐誌》、《宋誌》都將《顏氏家訓》列於“儒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