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原名是李堯棠。
筆名除巴金外,還有王文慧、歐陽鏡蓉、黃樹輝、余壹等。1929年,第壹次以“巴金”的筆名在《小說月報》發表長篇小說《滅亡》,引起文壇的關註。1932年5月23日,長篇小說《霧》出版。1933年1月,長篇小說《雨》出版;5月,長篇小說《家》出版。1935年3月,中篇小說《電》出版。
巴金的創作特點
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為:真與善。這兩點之間,“真”是巴金文學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學思想的基點,是價值。巴金文學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絕對自由追求的價值觀,這主要得益於他早期所接觸的無政府主義思想。
無政府主義思想提倡個體之間的自助關系,關註個體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處女作的《滅亡》則把他反專制的憎和對人類的愛的這兩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後的《家》則更為直接的體現了他對限制個人自由的封建的主義的無情的控訴。
後期,《火》《第四病室》《憩園》《寒夜》,都體現了對40年代中國社會黑暗的揭露與批判。《火》對抗戰的直接描寫,《第四病室》對社會底層黑暗的揭露,《憩園》對不平等社會的反思,《寒夜》對社會黑暗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