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跡》是賈平凹所寫的壹篇散文,通過對山村兒童追蹤月跡的描寫,體現了秋月之美以及童心的天然創造力,意蘊深遠,情味深長,全文展示出壹種靜虛的禪境。
標題“月跡”,可以有多方面的理解:是月的變化軌跡;也是孩子們尋月即尋找美的足跡;還可以理解為月在孩子們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跡。全文不到兩千字,卻意蘊深遠,情味悠長。
擴展資料:
《月跡》的月亮象征著壹切美好的事物。作者含蓄地告訴人們:對光明、美好的事物,只有想方設法地努力追求,才能得到它。作品通過山村兒童追尋月跡的行蹤,向讀者展現了壹幅幅中秋夜月的淡雅圖畫,顯示出明月的神秘而又慷慨的性格。
散文從“我們這些孩子,什麽都覺得新鮮,……”起筆,接著細致地寫了孩子們的“盼月”和“賞月”的情景。作者不僅生動地描繪了月光的嬌美,也寫出了孩子們對月亮的熱愛及他們天真好奇的性格,為後面的“尋月”設下了鋪墊。
他們追逐月亮的蹤跡,追到了院裏,發生了誰擁有月亮的爭執,描寫了孩子們想要得到它的急切心情,從而將散文的思想升華到壹個新的境界。隨著奶奶出來倒酒、喝酒,證明月亮是屬於每個人的。
接著是他們又在院內、院外、河船、河的上灣、下灣,以及同伴眼睛裏,全都發現了月亮,於是恍然大悟:“月亮竟是這麽多的:只要妳願意,它就有了哩。”
這裏表現出孩子們為了得到月亮而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並且使主題再壹次得到深化。最後他們的好奇心和愛美的心理都得到滿足,便甜甜地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