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37~ )當代女作家,中***黨員。
女作家張潔
原籍遼寧撫順,生於北京,幼年喪父,從母姓。讀小學和中學時愛好音樂和文藝。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統計系,到第壹機械工業部工作。翌年加入中國作協。1982年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並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赴美國參加第壹次中美作家會議。任北京市作協副主席。1992年被美國文學藝術院選為榮譽院士,國際筆會中國分會會員,中國作協第四、五、六屆全委會委員、第七屆名譽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現為國家壹級作家、國務院授予的有特殊貢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市作協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委員。張潔以“人”和“愛”為主題的創作,常引起文壇的論爭。她不斷拓展藝術表現的路子,作品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的心靈世界,細膩深摯,優雅醇美。
主要作品
著有長篇小說《只有壹個太陽》、《無字》、《四只等著餵食的狗》,《張潔小說劇本選》,小說散文集《愛,是不能忘記的》,遊記文學集《在那綠草地上》、《域外遊記》,中短篇小說集《方舟》、《祖母綠》、《張潔集》、《上火》,散文集《壹個中國女人在歐洲》、《妳是我靈魂上的朋友》、《闌珊集》,中短篇散文詩集《中國當代作家選集》,長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散文隨筆集《何必當初》、《無字我心》,小說集《來點兒蔥、來點兒蒜、來點兒芝麻鹽》,長篇散文集《國際文學大獎得主自選文庫》,《張潔文集》(4卷)等。部分作品譯有英、法、德、丹麥、挪威、瑞典、芬蘭、荷蘭、意大利、俄國等外文版本。[1]
獲獎情況
《從森林裏來的孩子》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誰生活得更美好》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條件尚未成熟》獲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祖母綠》獲全國第三屆優秀中篇小說獎。
《我的四季》 代表張潔這壹時期的散文是通向理想人生的艱難跋涉,出於生活中的左沖右突的困境。
《無字》獲2005年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長篇小說《沈重的翅膀》(獲全國第2屆茅盾文學獎,曾被譯成德、 英,法,瑞典等多種文字出版)。
長篇小說《無字》獲第二屆老舍文學獎、北京市第三屆文學藝術獎,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小說選刊》2001—2002年優秀長篇小說獎,第六屆國家圖書獎,第二屆女性文學獎,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張潔獲意大利1989年度“瑪拉帕爾帝”國際文學獎。
1992年被選為美國文學藝術院榮譽院士。是迄今為止全國唯壹獲得短篇、中篇、長篇小說三項國家獎的作家,並創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三連冠”紀錄。
長篇小說《無字》獲第6屆茅盾文學獎,是迄今為止我國唯壹榮獲兩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家。
無論音樂、繪畫、文學,所有的藝術家壹生的目標就是如何使感覺和表達實現零距離,但窮其壹生也是達不到的。這是壹個好的藝術家壹生最大的痛苦和遺憾。我不知道別人怎麽看待自己的作品,但我剛寫完這本書的時候,還高興了兩天,但過兩天看又不滿足了。——張潔
《無字》內容提要:
張潔歷時十二載,潛心撰著了這部凝重恢弘、空靈雋永的長篇力作。小說以女作家吳為的人生經歷為主線,進述了她及其家族幾代女性的婚姻故事,通過凡人小事反映社會,有著非常廣闊的背景,描摹了社會大動蕩、大變革中各色人等的與世浮沈、坎坷人生,展現了中國近百年間的社會風貌,對二十世紀的中國進行了獨特的記錄與審視,寫出了壹個說不盡的時代,堪稱壹部世紀性的生命史詩。
這部小說2002年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是張潔繼《沈重的翅膀》之後,第二次奪得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的桂冠。也是目前惟壹獲得兩次茅盾文學獎的作家。
《知在》內容提要:
小說緊緊圍繞古畫展開。壹個又壹個看似毫無關聯的偶遇,串聯起這幅畫卷在人間的顛沛流離;壹代又壹代收藏者,相互間有著不清不楚、千絲萬縷的聯系。誰也不知道這幅古畫緣自壹段淒美而慘烈的愛情,然而,凡與之有瓜葛者,大多命途多舛。是宿命,還是暗藏玄機?
小說以純文學筆法描述懸疑情節,於平實中見驚悚,於靈動中訴滄桑,寫出了作家“另壹面”的獨特想象與探究,傳達出作家對“知”與“在”的思考,更有幾分難以言說的“禪”意,以長篇小說少見的簡潔凝練、大捭大闔,把壹個詭異離奇的故事寫得神秘、空靈、動人心魄,讀來酣暢、大氣,耐人尋味。
《從森林裏來的孩子》內容提要:小說是在文革期間發生的故事,是壹名才華橫溢、勤於事業、忠於理想的音樂家被文革埋葬的故事,還是壹個關於學生為完成老師的遺願而千裏赴考感人肺腑的故事。讀來感人淚下。
編輯本段目前狀況
張潔依然還在寫作,盡管她即將進入古稀之年。
雖然曾兩捧茅盾文學獎,但她依然堅持每壹部新作嘗試新的風格、新的題材,她說自己總喜歡“試壹試”。《知在》是她的最新小說,壹個披著“懸疑”外套的小說。但在這部小說中張潔試圖表達的卻是壹種命運的不可掌控,壹種隔絕,以及她自己對歷史的懷疑。張潔說她不介意別人是否喜歡她的作品,不喜歡這個故事的人,可以把它扔在壹邊,但“哪怕天下人都討厭我,我也會因為這些文字而活得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