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1891年17年2月17年2月-1962年2月24日),原名司儒,學名洪標,名西江,筆名胡適,有壹個專有字。著名的思想家、作家和哲學家。?惠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和領導新文化運動而聞名。
他小時候在家鄉的私立學校讀書。19歲,以官生身份考入庚子賠款,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65438+2007年夏天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8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與陳獨秀壹起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他的文章從創作論的角度闡述了新舊文學的區別,倡導新文學的創作,翻譯了法國多德、莫泊桑和挪威易蔔生的部分作品,率先進行了白話文學的創作。他在1917發表的白話詩,是現代文學史上第壹批新詩。胡適信奉實驗哲學。五四運動後,他與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從“問題與主義之爭”入手,主張改良,使他從“二十年不談政治”轉變為。20年不從政”。他是1920的《努力周刊》、1930的《獨立評論》、1940的《獨立時報社》的代理人。1938~1942擔任國民政府駐美大使。北京大學校長從1946到1948。1949去美國。65438年至0952年回臺灣省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死於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