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論語學習》。
原文:
子曰:“不如與時俱進,不是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無知而不滿足,不是君子嗎?”
翻譯:
孔子說:“學完之後經常復習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家不理解我,我不反感也不生氣。不也是賢惠君子嗎?"
《論語》觀
在整部《論語》或《儒林外史》中,壹個基本的觀點是,學習本身就是壹件極其快樂的事情,孔子的壹生就是“學”的終極表現。
人生的本質是成長,成長,君子不能壹直處於成長的狀態,這與天地不對應,與天命相悖。所謂“仁”,就是生命的種子,仁的表現就是持續的生命力。壹個人壹旦體悟到自己內心的仁,修發了,自然會表現出自強不息的人生狀態。
這種狀態蘊含在努力學習並樂在其中的人生過程中。在儒家的自強哲學中,“學”是生命的成長,“樂”是生命成長的情態。很多聖賢聖賢都用自己的人生歷程向人們展示了這種人生狀態。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