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左傳·Xi公二十三年》:“子楚戲弄他說:‘妳若與晉國為敵,為何不能報答他?’.....(重耳)對他說:‘妳用君之靈,就能與晉國作戰,晉國楚治軍。‘遇中原,君有三宅。’"
成語例子:放下壹端使我老,避君子三家與之講和。◎劉崧柯莊《蔡書主簿詩卷》詩
傳統寫法:避君讓三宅
ㄅㄧˋㄐㄩㄣㄙㄢㄕㄜˋ朱茵
避三宅的代名詞:避三宅就是向別人讓步,避免沖突。
避君三宅的反義詞:針鋒相對。比喻雙方平等。《兒女英雄傳》第九回:“這十三個姐姐都是精雕細刻之人,聰明恰到好處。”
成語語法:補充;作為謂語和定語;指特許權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了楚國。楚成王接待了他,並許諾如果楚謹發生戰爭,晉軍將遠離他。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了晉國。晉國支持宋國和楚國的沖突,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不出家門,誘敵深入,大獲全勝。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情感和顏色:中性習語
成語結構:補充成語
世代時間:古代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