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起源
戰國時,孟子論:“今滕王公能取長補短,必好花五十裏之國。”?
白話:“現在有滕國。如果切斷陸地來彌補短板,每邊的長度將近50英裏。只要實行仁政,還是可以治理成好國家的。”
成語用法
作為謂語和定語,含有褒義。現在指人往好的方向發展。
同義詞
揚長避短:
意思是發揮或發展優勢或有利條件,克服或避免劣勢或不利條件。
成語起源
秦牧《端木蕻良隨想錄》:“選擇這樣的題材來寫,既揚長避短,又顯示抱負。”
成語用法
組合,作謂語、定語和從句。指的是揚長避短,其中包含褒義。
參考以上內容?百度百科-取長補短和百度百科-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