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京都的悲傷,像壹波水壹樣浩浩蕩蕩延伸到日落的遠方,再往東壹揮馬鞭,感覺人在天涯。花落枝頭不是無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願意培育美麗的春花來生長。
寫作背景: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鴉片戰爭前壹年,龔自珍48歲。對清朝統治者失望,毅然辭官回鄉,後北上與家人相會。在南北往返的路上,他想到了什麽,感受到了什麽,就用雞毛寫在帳本紙上,放進竹籃裏。後來,* * *”得了315張紙,蓋了315首詩(《與吳紅生書》),寫了壹大組詩。這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當年是己亥。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第五篇。當時作者憤然辭職,離開親友,滿腹心事。
龔自珍
這首詩是《紀海雜詩》中的第五首,描寫了詩人離京時的心情。雖然帶著“浩蕩的悲哀”,但表示還是要為國家和人民做最後的努力。他表達了辭別北京時的復雜心情,表現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沈淪、報效國家的堅強品格和獻身精神。全詩以物移情,形象貼切,構思巧妙,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