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前,中國人的姓名和地名都是按照韋德音字母拼寫的,例如,Peking拼寫為Peking,Nanjing拼寫為Namking,鄧小平拼寫為Teng HsiaoPing。這種拼法始於民國,沿用已久。那時,在英語課上,學生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英文名拼寫不同於漢語拼音,還要學習如何用英語拼寫自己的名字。如果妳有壹本文化大革命甚至更早時期的舊字典或舊英語教科書,妳應該會發現許多這樣的拼寫。大概是改革開放以後,英文的中文名字逐漸改成了直接使用漢語拼音的拼寫,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變成了國家規定。只有壹些解放前的成字或個別名字還在用老辦法拼寫,比如北大還是北大,北京鴨還是北京鴨。只有臺灣省,如臺北和高雄,仍然使用韋德音字母。常的笑話是,譯者不了解中國譯名的變化歷史而音譯蔣介石。說實話,這種變化有利有弊。漢語拼音和英語單詞的發音規則不太壹樣,外國人也不比韋德音標標準,各行各業的修改成本也很高(別忘了那是沒有電腦的時代)。而且英語以外的很多語言和英語的發音規則不壹樣,所以中文名字和地名的音譯必須分開處理。
上一篇:意大利語中文翻譯下一篇:俄語廣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