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親相濟,天下太平”出自孟子離婁。
意思是:只要每個人都愛父母,尊重長輩,那麽世界自然就太平了。
孟子認為統治者的仁政可以贏得天下人民的衷心擁護,從而可以立於天下。孟子的仁政是建立在統治者“不堪之心”的基礎上的。
擴展數據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我要我要的》已編入初中語文教材,《我在鄉下》已編入高中語文教材。
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於王,仁政;理論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和翟墨。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與孔子的思想相比,又加入了自己對儒家思想的理解。
他主張仁政,提出“重民輕君”的民本思想,遊歷齊、宋、滕、魏、魯等國,希望以孔子為榜樣,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歷時20余年。
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回、比物廣”,沒有得到貫徹。最後,他退休講學,和他的學生壹起“為詩和書作序,說明仲尼(即孔子)的意思,並寫了七篇孟子。
百度百科-孟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