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木”有常見“木”、“木板”等的影子。“這種潛在的意象往往會影響到我們更多地想到樹幹,更少地想到樹葉”,於是就有了壹絲“落葉”和壹絲顏色——“它可能是黃色的,摸上去可能是幹的而不是濕的。於是,《木葉》這首詩就“帶了整個清秋的氣息”,讀來,甚至“仿佛聽到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遊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和“葉子”的區別。?
擴展數據:
林庚先生精通詩歌。本文壹語道破詩歌創作與鑒賞的奧秘,揭開詩歌神秘的面紗。值得壹提的是,林老師並沒有擺出那副“理論”的嘴臉來嚇唬讀者。
對古詩詞中“牧野”意象的捕捉和解讀,並沒有以神秘的方式擺弄術語,而是附加和滲透了深刻的文學理論。這樣,在壹種“潛在力量”的作用下,讀者會不自覺地領悟其中的深刻道理,走進詩歌的殿堂。
百度百科——“說“木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