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是“六國互哀,引秦野之路”,翻譯過來就是:六國諸侯是因為賄賂秦國而相繼滅亡的嗎?這句話出現在蘇洵的《六國》中。北宋時期,統治者以賄賂手段對待契丹和西夏,導致百姓負擔加重,國力衰退。
蘇洵的《論六國》借古諷今,警示宋朝統治者不要重蹈六國滅亡秦朝的覆轍。所以《六國論》開篇說:“六國之亡,不壞兵,不壞戰,不壞秦。若有罪秦,則失其力,毀之道也。”可惜北宋末年,不幸是蘇洵說的。就在蘇洵死後60年,公元1126年,靖康之變。北宋重蹈六國覆轍,被後金所滅。
六國賞析
前幾句都是壹個思路,為六國謀劃如何對付秦國。第三段結尾的思路是只爭論六國改變各自的原則和路線,所以只說結果“或不易衡量”,不做肯定。進壹步指出,壹定要渴望戰鬥,團結壹心,聯合抗秦。
就算秦國想吞並六國,恐怕也是吞不下的。可惜六國沒有這麽做。六國屈服於敵人的強大力量,不敢戰或不能堅持鬥爭,最後都被粉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