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出自孟子《告子》下第十五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的整句是“故天將降人,故必先苦其誌,勞其筋骨,餓其身,亂其行,故忍耐而已受益於其不能。”意思是,“神要把重擔放在壹個人身上,必先使他心緒煩亂,筋骨疲乏,使他饑餓,使他貧困,使他壹舉壹動都不如意,以此啟發他的心智,使他有耐心,增加他所沒有的能力。”
創作背景:
春秋戰國時期,有戰爭,有紛爭。壹個國家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奮發圖強,不能自滿進取。本文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的。
原文賞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壹篇論證充分、雄辯的散文。作者首先列舉了六個被貧窮和挫折磨煉,最終承擔了重大責任的人的例子,證明了艱苦可以激勵人們努力工作,取得新的成就。接著,作者從壹個人的發展和壹個國家的興衰兩個不同的角度,進壹步論證了哀莫大於心死的道理。最後順其自然,得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論。全文采用列舉歷史案例與說理相結合的方式,層層推演,使文章緊湊細致。此外,文章運用排比、對仗,即使語氣錯落有致,也營造出壹種勢不可擋的氣勢,有效增強了論點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