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柱下到蕪湖灘上遊,中間有120裏的河段,河中高聳的巖石突出,壹直延伸到陸地。因為大禹曾經挖開山脈清河,懷疑這裏就是秋柳山遺址。雖然劉流山被挖走了,但它仍然阻擋了湍急的水流。水沖在石頭上,波浪像雲壹樣飄回來。洶湧的海浪溢出了海岸,形成了十九個海灘。河水湍急,就像三峽壹樣,決堤翻船。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洪水猛獸。
原文:
中流砥柱,山名也。以前禹治水,山陵被水鑿,破山達河。河水分了,山也過去了。山見水,如柱,故謂之柱。三關果斷,水流疏落,手指膚淺,也叫三門。
自從中流砥柱下去了,又有五戶人家上去了。其間壹百二十裏,河中之石已出,地連,河隨於築。我懷疑這個“流”。其山雖開,猶動蕩,洗石雲旋,浪漫,合為十九灘;水波水流湍急,勢如三峽,損舟船,自古有之。
是北魏李道元寫的。《水經註》是南北朝時期北魏酈道元的著作。從書名來看,這本書是另壹種叫水鏡的書,叫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