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後行”這句話出自《論語》,意思是教我們養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習慣。這是成熟和責任的標誌。
這只是前半句的意思,如果加上後半句就不是這個意思了。我們讀《論語·公冶長》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後行,文子說:“再行,也可以。”這裏後半句的意思是吸取過去的經驗就夠了。
整句話是這樣分析的。紀文子做什麽事都要想很多遍再行動。孔子聽了這件事,告訴他,壹件事可以考慮兩次。這種整句翻譯和我們第壹次翻譯不壹樣嗎?
傳說以前的紀文子是個很慢的人,但是地位很高,所以沒人說他這麽慢。當時人們相信“水深則緩,貴者慢言”的說法。看到他們的領導都這樣,手邊的人也跟著這樣,導致當時大大小小的官員,做事說話都很慢,形成壹種氛圍。
此事傳到孔子耳中,孔子的學生問是對是錯。孔子當場對弟子說:“再說壹遍,妳可以!”這意味著三次太多了,壹件事可以做兩次。考慮多了就是浪費時間,以後工作效率怎麽提高?如何能造福社會?
為什麽只有前半句流傳下來?說到底是以前封建思想下的統治者傳下來的,也是為了當時統治者更好的管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