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他們描述的不同,很可能是因為編修歷史的目的不同造成的。我們從子同治鑒的《前生沈浮之鑒,考今之行之失》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有著明顯的“勸”在裏面,所以他的主觀性更強。作者需要用歷史來證明當時的壹些政治理念,並對讀者產生潛在的影響(這並不是說他錯了,即使是現在看來,大部分還是符合現在的價值觀的。《後漢書》更多的是受春秋時代文風的影響,即在文章的敘述中表現作者的思想傾向,而不是通過議論修辭來表達。所以他的觀點描寫比較隱晦,也減少了作者對讀者的影響,讓讀者自己去了解那段歷史(作者是從壹個相對公正的角度來編撰歷史,或許這樣的歷史受“成敗”的影響較小,但總體來說,還是取決於編撰歷史的人所處的時代環境和個人修養。所以紙面上的歷史不可能是絕對公正的,真正的歷史只能用時間來記錄。
上一篇:夫妻約定的翻譯下一篇:子貢《政治質詢》的原文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