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考研網大全 - 高考真题 - 求江西教師資格證考試機考試題。

求江西教師資格證考試機考試題。

2009年江西省教師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全是真的。

壹、名詞解釋

1.行動研究:是實踐工作者在真實情境中獨立進行的壹種反思性探索,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的具體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的融合,讓實踐工作者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

2.教育評價:是指在壹定的教育價值觀指導下,以既定的教育目標為基礎,運用壹定的技術方法,對各種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科學判斷的過程。

3.教學:是尊重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自由意誌,把學生作為獨立思考和行動的主體,在與教師的交流對話中發展個體智慧潛能,培養個體品德,使每壹個學生都達到自己最佳發展水平的活動。

4.課程目標:課程本身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定了某壹教育階段的學生在發展德、智、體等方面期望達到的程度。,它規定了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依據。

5.師生關系: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他們的地位、作用和對彼此的態度。

6.學校生活:是教育者按照壹定的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

7.班級組織:是由壹定數量的學生組成的學生集體,是學校行政部門根據壹定的任務和規章制度,有針對性、有計劃地開展管理和教育職能的正式小團體。它既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單位,又是學生生活和活動的集體單位,還是學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單位。

8.個體內差異評價法:是根據被評價對象在壹定時期內自身的發展水平來判斷其發展狀況的壹種評價方法。

9.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相互關系,包括他們的地位、作用和對彼此的態度。

10.教師個體專業發展:是從不成熟到成熟,從專業思想到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素質的發展過程,即從壹個專業新手到專家型教師或教育家型教師。

11.終身教育:是壹個人壹生各個階段所接受的各種教育的總和,是壹個人所接受的不同類型教育的統壹綜合。

12.教學策略:是在對教學活動有清晰認識的基礎上,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控的壹系列實施過程。

13.學生道德行為:指學生在壹定道德知識支配下所采取的行為,是學生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和重要標誌。

14.教育國際化:壹是教育為社會的國際化發展培養人才;二是教育本身對外開放,國際交流加強。

15.教育:是在壹定社會背景下,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體化的實踐活動。

16.義務教育:是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家庭、學校和社會必須依法保障的國民教育。

17.美育:即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發展他們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8.學生發展:指在遺傳、環境、學校教育和自我矛盾運動的相互作用下,身體和心理發生變化的過程和結果。

19.個體社會化:是指根據壹定社會的要求,把個體培養成具有壹定的態度、知識和技能結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

20.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壹是教育的規模、布局、比例、結構要合理。第二,教育要強調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用終身教育的理念來關照學校教育。

21.學生道德認知評價:是基於學生道德認知水平的評價,即個體對道德規範和道德範疇及其意義的理解。

22.教育信息化:壹是教育培養適應信息社會的人才;第二,教育有效地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和科研。

23.國家課程:由中央政府編制、實施和評估的自上而下的課程。

24.班級管理:是班主任和教師理順班級教育條件,采取適當的方法構建良好的班級集體,從而有效促進有計劃的教育行為的過程。

25.全民教育:第壹,是經濟發展和道德發展的需要;第二,綜合教育是廣義的,從學前教育到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包括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無限期教育。學校應該結合豐富的學習環境。第三,新的社會責任,贊助商,家庭和非政府組織應該執行這壹政策。

二、論述題

1.舉例說明校本課程的優點和缺點。

答:(1)是由學生所在學校的老師編寫、實施和評價的課程。2分(2)優勢:校本課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體現辦學特色;校本課程是壹個持續的、動態的逐步完善的過程,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的變化經常修訂校本課程;利用校本課程可以使教師獲得工作滿足感和成就感;校本課程鼓勵和吸收教師、學生、家長和公眾的參與。4分(3)弊端:課程編制下放到教師和學生手中後,必然會擴大學校之間的差異,加劇學校之間教育質量的不平衡;壹些教師可能缺乏開發校本課程的專業理論和技能;消耗的教育資源明顯高於實施國家課程的需要;在教師流動頻繁的學校,流動教師不能正常參與校本課程的編制、實施、評價、修訂和質量跟蹤,必然影響校本課程的質量和連續性。4分

2.妳認為教師的專業能力應該包括什麽?

答案:(1)設計教學的能力(2)表達能力(3)組織管理教育教學的能力(4)教學機智(5)反思能力(6)教學研究能力(7)創新能力。

3.解釋並分析教育行動研究的過程。

答案:(1)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2)分析問題(3)制定解決問題的可能策略(4)實踐和嘗試行動策略(5)反饋和評估行動結果(6)總結。

4.舉例說明誤用敘事行為的表現和策略。

答案:描述策略誤用的表現:(1)短時間內呈現了太多新知識。(2)講課時間過長,超出了學生有意註意的時間限制。(3)敘事內容缺乏組織性和邏輯性。(4)敘述忽略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或者假設了學生的知識準備。(5)講故事時,學生有意義地理解知識的心理傾向沒有被激發出來。教育策略:(1)意思準確,用詞恰當,語速適中。(2)教師在講述學生不熟悉的新內容時,可以向學生呈現“先行組織者”,以明確知識的內部結構和新舊知識的聯系。

5.試述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非指導性教學的理論觀點。

答案:(1)教學目標(2)無監督教學過程(3)有意義學習和無監督學習(4)師生關系質量。

6.試論實現教育目標的策略。

答案:(1)正確理解和把握全面發展;(2)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3)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教育之間的關系;(4)防止教育目的的實際缺失。

7.結合實例分析當代中小學生的發展特點。

答案:(1)生理成熟度提前;(2)思維活躍,但對學習不感興趣;(3)本人價值觀多元化,職業理想高,人生觀務實;(4)本人增強了自我意識和壹定的社交能力;(5)我心理問題比較多。

8.試論確立教育目的的社會價值取向應註意的問題。

答:(1)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2)適應與超越;(3)功利價值和人文價值;(4)民族性和世界性。

9.知識經濟時代學校應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人文精神?

答案:(1)學校激發學生創新精神要做到以下幾點:第壹,正確理解創新與教育全面發展目的的關系。第二,創新是人的自由活動。第三,正確認識創新與保守的辯證關系。第四,要把握創新的正確導向。(2)在學校教育中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要達到以下目標:5分第壹,培養科學精神。第二,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簡答題

1.簡述教育的社會功能。

答案:(1)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和國民素質的功能1;(2)教育促進文化延續和發展的功能1;(3)教育促進經濟發展的功能1;(4)教育促進政治民主化的功能1;(5)教育調節人與自然的關系。

2.簡述21世紀世界教育發展趨勢。

答案:(1)全民教育(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可持續發展(5)教育個性化

3.班主任建設管理班集體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答案(1)創造性設計班級集體目標1;(2)合理確定班級角色位置1;(3)協調課內外各種關系1;(4)構建“開放、多維、有序”的班級活動體系1;(5)創造健康向上的趨勢。

4.學生的失範行為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案:(1)校園暴力觸目驚心。2分。(2)青少年色情嚴重。1分。(3)失足少年比例最高,為1分。(4)未成年學生違法新傾向1分。

5.簡述教育在促進文化和發展中的作用。

答:(1)教育的文化傳遞與保存功能(2)激活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與創造功能。

6.簡論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

答案:(1)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把滿足社會需要作為教育的根本價值。這種觀點認為,社會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和培訓的效果只能通過其社會功能來衡量。沒有社會需求,教育就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因此,教育的目的只能根據社會的需要來確定。2分(2)孔德和塗爾幹,主要代表,1分(3)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重視教育的社會價值,強調教育的目的是從社會出發,滿足社會的需要,具有壹定的合理性。(4)但是,過分強調人對社會的依賴,把教育的社會目的絕對化,把人與社會的關系完全割裂開來,很容易導致教育對人的培養,只看到社會中的人單純地把人當作社會工具而不是把人當作社會主體來培養,造成對人性發展的嚴重制約和壓抑。

7.描述學生發展的壹般規律。

答案:(1)序列和階段(2)穩定性和可變性(3)不平衡性(4)個體差異(5)完整性。

8.簡述當代教學觀念的變化趨勢。

答案:(1)從重視老師到重視學生的轉變(2)從重視傳授知識到培養能力的轉變(3)從重視教學方法到學習方法的轉變(4)從重視認知到發展的轉變(5)從重視結果到重視過程的轉變(6)從重視繼承到重視創新的轉變。

9.簡述教育對個體發展的促進作用。

答案:1)教育促進個體社會化的功能(2)教育促進個體個性化的功能。

10.簡述中國教育目的的精神實質。

回答:(1)社會主義是中國教育性質的本質。(2)使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全面發展。(3)註重提高全民族素質。(4)為經濟建設和社會全面發展進步培養各級各類人才。

11.簡述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途徑。

答案:(1)師範教育(2)新教師定向(3)在職培訓(4)自我教育。

12.簡述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區別。

答案:(1)從目的上看,學科課程主要是傳達人類長期創造和積累的民族經驗的精華;活動課程主要使學生獲得個人教育經驗,包括直接經驗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2)在安排上,學科課程強調學科知識邏輯的系統化,活動課程強調各種有意義的學生活動的系統化。(3)在教學方法上,學科課程主要以教師為主導,了解人類種族經驗;活動課程主要著眼於學生的獨立實踐交流,以獲得直接經驗。(4)在評價方面,學科課程強調終結性評價,註重考察學生的學習成果;而活動課程重視過程性評價,註重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

13.壹個成功的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扮演什麽角色?

答案:(1)學習者和學者(2)知識的傳授(3)學生心靈的陶冶(4)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管理者(5)學生的榜樣(6)學生的朋友。

14.簡述活動指導的策略應用。

回答(1)學生活動方案的設計(2)學生活動基本條件的提供(3)自主活動的介紹(4)自主活動的推廣(5)成果交流的組織。

15.淺析班級組織結構。

答案:(1)班級的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2)班級組織的角色結構(3)班級組織的信息溝通結構(4)班級組織的規模。

16.簡述當代學生評價理論和實踐的趨勢。

答案:(1)倡導以學生發展為本構建學生評價體系;(2)用定性評價模型代替定量評價模型;(3)強調評價的真實性和情境性;(4)鼓勵學生評價中的合作行為;(5)重視思維過程的評價。

17.簡述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策略。

答案:(1)了解和研究學生;(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3)熱愛和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4)主動與學生交流,善於與學生溝通;(5)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完善人格。

18.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具體內容。

答案:(1)職業理想的確立(2)職業知識的拓展(3)職業能力的發展(4)職業自我的形成。

19.解釋並分析核心課程的優缺點。

答:(1)核心課程的主要優勢包括:3分。首先,它強調內容的統壹性和實用性,以及對學生和社會的適用性。第二,課程內容主要來源於周圍的社會生活和人類不斷出現的問題。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有很強的內在動力。第三,以積極的方式理解和改造社會。(2)核心課程的主要缺陷:2分。第壹,課程的範圍和順序沒有明確界定,學習內容可能比較雜亂、鎖定或膚淺。二是學習單元可能會碎片化,知識的邏輯性、系統性、統壹性會受到影響。第三,由於缺乏有組織的內容,文化底蘊無法得到充分體現,也可能偏離家長對課程的期望和高校對課程的要求。

20.簡述道德理解模型。

答:道德理解模型是由英國學校道德教育專家麥克菲爾首創的。這種模式以道德情感的培養為中心。該模式的特點之壹是其理論假設是在對學生進行廣泛調查的基礎上提出的,其教材也取自對學生的調查。這種模式假設與人相處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幫助學生滿足這種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責任。它以壹系列人際關系和社會情境問題啟發學生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和理解。

21.試比較相關課程、綜合課程、廣域課程之間的異同。

答:①相關課程是由壹組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的學科組成的課程。在編寫相關課程時,各學科的教學順序要協調、相互聯系、穿插,既保持原有的學科界限,又要確定學科間的聯系點。比如物理、化學科目教學所需的數學知識,需要提前在數學課上教授。②綜合課程又稱綜合課程,是由若幹相關學科組成的壹門新學科。整合比聯想更進壹步,就是把相關學科的內容整合成壹門學科。比如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都融入到生物學中。(3)廣域課程將幾個相鄰學科的內容結合起來,形成壹門綜合課程。例如,在壹些國家,地理和歷史被納入“社會研究”課程。

22.分析美國進步主義衰落的原因。

答:“進步教育”是美國的壹種教育創新思潮,起源於19年底,壹直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也叫“進步教育運動”。從65438年到0944年,美國的進步教育運動進入了衰落階段。進步教育運動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進步教育運動跟不上美國社會的不斷變化。其次,進步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存在諸多矛盾和局限,如過分強調兒童的個人自由,忽視社會和文化對個人發展的決定性作用;過分否定學校工作的壹些基本規律,導致教學質量下降。最後,改良主義和保守主義的攻擊在很大程度上擊中了進步教育的要害,從而加速了它的衰落。

23.試分析參與式觀察研究的利弊。

答:所謂參與式觀察研究,是指研究者直接參與被觀察對象的群體和活動,不暴露研究者的真實身份,在參與的活動中進行隱蔽的研究和觀察。它的優點是不破壞和影響被觀察對象原有的結構和內部關系,因此可以獲得關於更深層結構和關系的材料。其缺點是由於研究者的主觀因素,處理不當容易影響觀察的客觀性。

24.在問卷調查中,列出三個封閉式問題,並舉例說明。

答:問卷調查是壹種通過書面提問來收集信息的研究方法。問卷調查中的封閉式問卷,也稱結構化問卷,事先對問題的答案進行限制,只允許妳在問卷限定的範圍內進行選擇。封閉式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1)是否,列舉兩種極端情況下問題的可能答案,從中選擇壹個,“是”和“否”,“同意”和“不同意”比如關於學生自主性的調查,別人很難讓我改變主意。①是、②否、②選擇:從多種答案中選擇最合適的壹個或多個答案,並標記出來。比如在兒童性格特征的調查中,總會觀察到壹些物體,擺弄著,拆開來玩:①不是這樣的;②偶爾這樣;③有時這樣;④經常這樣;⑵總是這樣;⑵判斷:每道題後都列有多個答案,要求被試按重要性排序,所以答案要按數字順序排列。比如,請根據妳的喜好,從1到4排列列出的電視節目: ()動物世界()天地之間,七巧板()文化生活()兒童故事片。

25.簡述裴斯泰洛齊的教育心理學基本觀點。

答: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齊是第壹個明確提出“教育心理學”口號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所謂的教育心理學:第壹,要把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論指導建立在兒童自然發展的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只有認真探索和遵循兒童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的規律,才能達到應有的教育教學效果。第二,教育的心理學,就是必須做出適合孩子的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心理學習規律的準備,也就是教學內容的心理學。第三,心理學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要做到這壹點,首先要使教學過程與學生的認知過程相協調。第四,裴斯泰洛齊認為孩子應該是自己的教育者。

四、分析題:

1.教師專業化是指取得教師資格證。

答: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被視為壹種可持續發展的職業,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來拓展自己的職業內涵,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從而逐步達到職業成熟的境界。可見,教師專業化是壹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其最終目標是實現專業成熟,即成為壹名相對成熟的教育專業人員。教師資格證的取得只是教師專業發展到壹定階段的標誌,並不能作為教師專業化的最終目標。

2.有的老師認為,不壹定要抓教育目的,只要抓教學目標就可以了。

答: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教育目的是國家對培養什麽樣的人才的總要求,對壹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導意義,是各級各類學校必須遵循的總要求。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內容的確定,教育教學方法的運用,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約。教學目標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完成某壹階段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變化的結果,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所以教學目標的制定是以教育目標為基礎的,教育目標是通過具體的教學目標來實現的。可見,教學目標的把握也是建立在教育目標的把握之上的。只有把握了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

3.皮亞傑和維果茨基對知識建構的看法沒有區別。

答: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皮亞傑認為,知識是通過兩個過程完成的:同化和適應。“同化”是外部因素融入正在形成或已經形成的結構,“適應”是同化因素影響下同化結構的變化。維果茨基認為,知識的建構是在活動中進行的,是各種活動和社會交往不斷內化的結果。來源:考試大學

4.材料:(1)老師為班上部分同學提問(無意識)。⑵教師更容易關註和鼓勵壹些學生。(3)老師只關註班上三分之壹或四分之壹的學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應該采取什麽措施來實現教學過程的民主化。

答: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①不自覺地向班裏的壹些同學提問,雖然看似平等民主,但實際上這種“不自覺”忽視了學生自身的主動性,沒有把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動性結合起來。老師更容易關註和鼓勵壹些學生。壹方面可能是這些學生能夠積極配合老師,參與教學過程;另壹方面,可能是這些學生在校表現好,老師因為升學率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更容易關註這些學生。(3)只關註班裏的少數人,也許是因為片面追求升學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關註分數而忽略其他方面。這種情況下,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傾向於只關註和鼓勵少數成績好的學生,而忽略了大量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民主化,應做到以下幾點:①初任教師要轉變觀念。第壹,要擺脫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認識到教學最重要的目的是讓班裏的每壹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種發展不能只用分數的高低和成績的好壞來衡量,而應該建立多種衡量維度。(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不要因為壹些學生不主動參與而忽視他們。這恰恰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關註的學生群體。③學生也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參與意識,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因為教學過程是由老師和同學共同完成的,忽略任何壹科都會對教學產生負面影響。④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努力在師生關系和諧的氛圍中實現教學過程的民主化。⑤不斷完善教學評價機制,不斷向師生反饋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讓師生共同實現教學過程的民主化。

5.嚴與鄉村教育思想異同比較。本文來源:考試網

答:上個世紀,壹大批教育家提出了建設農村的教育思潮,其中以嚴、為代表。⑴嚴通過對當時中國社會和農村狀況的調查分析,認識到農村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根本問題歸結為愚昧、軟弱和貧困。為了解決這四個問題,我們必須實施四大教育,即文學藝術教育、生活教育、健康教育和公民教育。①在嚴的“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理論中,“整體性”和“系統性”是重要的思想。在他看來,社會是“壹個有機整體”,“鄉村重建是壹個系統工程”。在實施這個項目時,我們應該“統籌規劃”,而不是“壹個部門壹個部門地搞”。在長期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形成了以“四育”“三模”為基本內容的系統的農村平民教育體系,使新文化運動以來興起的平民教育運動發展到了壹個新的階段。所謂“四大教育”,就是文學教育、民生教育、健康教育、公民教育。文藝教育從文字藝術教育開始,使人認識基本的文字,獲得知識的工具,促進文化生活,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有相當的欣賞和了解。民生教育是從就業生產、農村經濟、農村產業等方面實現農村經濟建設的目標。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基本含義有兩層:壹是改善和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把被動治療和主動預防結合起來;另壹個是試圖建立壹個適合農村需要的衛生保健系統。公民教育,按照顏的說法:“公民教育的意義在於培養人們的公共精神和合作精神,從根本上訓練他們的團結,從而提高他們的道德生活和團結生活。②三種形式:壹是學校式教育,包括初級平民學校、高級平民學校和流動生計訓練學校;二是社會辦學,是以平民學校畢業生為對象,以同學會的形式組織成繼續教育的壹種辦學形式;第三種是家庭式教育,即以各種形式的“家庭會議”組織農民接受教育的壹種辦學形式,如家長會、家庭主婦會、青年會、女童會、兒童會等。嚴指出,教育的實施模式是以教育青年為主要任務的學校式,因為青年是當今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同時要照顧教育孩子,因為孩子是民族復興的後備軍。除了校風,還有社風、家風,其目的是讓整個社會充滿教育環境,避免壹曝十寒的弊端。⑵梁漱溟的鄉村建設理論是中國現代化的重要精神遺產。(關於這個問題,同學們可以自行查閱《中國教育史》中的相關章節,由於資料原因,我在這裏不做討論。有壹點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處理大磁鐵的時候不要那麽直白,而是要對比討論壹下顏和的相關思想,主要集中在他們“不壹樣”的壹面)

  • 上一篇:湖北省漢語言文學專業學費多少?妳需要修多少門課程?
  • 下一篇:如何報考成人自考?
  • copyright 2024考研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