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考研網大全 - 高考真题 - 高考歷史總結題答案。

高考歷史總結題答案。

歷史選擇題是高考拿高分的基礎,但單項題是讓學生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在篩選後只剩下兩個選項時,模棱兩可,似是而非,往往無從下手。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作者總結了六種處理難題的方法。

第壹,排除法。這是解題中使用的第壹種方法,壹般可以排除1-3個幹擾選項。有三種類型的排除:

(1)選項本身的陳述與歷史事實不符或不完全壹致,即錯誤或部分錯誤。

【例1】二戰後,聯合國的成立體現了全世界人民的和平願望。下面的陳述是正確的。

A.聯合國是世界上第壹個宣布維護世界和平宗旨的國際組織。

B.《聯合國宣言》提出了建立聯合國的構想。

C.聯合國大會是有權采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唯壹機構。

D.除了政治,聯合國的活動還包括經濟和文化領域。

這道題的目的是考察考生對聯合國這壹重要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要求準確,壹般難度較大。A項本身就是錯的,應該是壹戰後成立的國聯;b項本身就是錯誤的,聯合國的構想應該是在雅爾塔會議上提出的;C項本身就是錯的,符合其特點的應該是聯合國安理會。所以d是正確答案。

【例題2】,(2002年高考廣東卷)下列關於國聯及其活動的說法是正確的。

A.美國是常任理事國之壹。

B.德國壹度成為成員國。

C.國聯調查團公開支持日本占領中國東北。

D.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沒有受到制裁。

這道題的目的是考察考生對國聯這壹重要知識點的準確把握,難度不大。國聯成立後,美國沒有加入,也就是A項本身就錯了;表面上是反對日軍占領東北,即C項本身就是錯誤的;入侵埃塞俄比亞的意大利也被制裁,也就是D項本身就是錯的;在英美的支持下,德國壹度成為成員國。所以正確答案是b。

(2)所選項目表述正確,但與題目不符,可細分為時間、地點、性質。這種問題本身不難,但是稍有不慎就會出錯。

【例題3】,(2002年高考上海卷)列寧思想。既然俄國不能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那麽“應該把資本主義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的中間環節”,為此采取的政策是

A.新經濟政策

B.戰時* * *資本主義政策

C.工業化政策

D.農業集體化政策

這道題是選擇題材料題。先看材料,再綜合分析。既然要利用資本主義,B顯然是不壹致的(本質上不壹致)。c、D是斯大林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重要政策,旨在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時間和性質都不壹致)。所以只有A才是正確答案。

(3)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在組合選擇題中,排除法的巧妙運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例4】,(1999年全國高考)瓦德西說,“無論歐美日,都沒有統治世界四分之壹主靈的腦力和實力。”“所以,分了它才是上策。”這表明,大國

(1)瓜分中國的計劃破產了。

(2)已經放棄了毀滅中國的企圖。

③還是要支持清政府以華治華。

(4)看到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從分析中可以看出,②的表述明顯是錯誤的,帝國主義壹直想毀滅中國。那麽先排除b和d。(3)的說法是正確的。以華治華是侵略者常用的手段,所以正確答案是c .

【例5】,(1999年全國高考)《生產者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扮演了菲律賓革命的角色”,包括:“制造生產資料,從而制造生產關系,從而使壹切社會關系不斷革命”;“打開了世界市場。使全世界所有國家的生產和消費”;“使農村從屬於城市”;“使不發達和半發達國家從屬於文明國家”,等等。這些結論所依據的事實包括:

①資本原始積累②資產階級革命③海外擴張④工業革命。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根據馬克思對殖民者角色“雙重使命”的理論分析,工業革命和海外擴張必然具有題目中提到的積極作用,因此排除了A和B,而資本原始積累盡管有血腥和殘酷的壹面,卻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所以正確答案是d .

2.轉型還是翻譯。這種方法引入了數學思維,意在化曲為直,化濁為清,從而化難為易,特別適合那些乍壹看與所學知識聯系不大或沒有聯系的題目。操作程序是這樣的:首先,抓住關鍵詞,仔細分析莖肢所給的信息,理解它想表達的大概意思。然後在自己的知識庫中快速搜索相關信息,把未知變成已知。最後鎖定相關知識點,通過綜合判斷得出正確答案。這個規律的本質是知識的轉移,也就是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因為高考試題,無論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都必然是某個歷史時期、某個具體事件在教材中的顯性反映或隱性折射。

【例6】,(2002高考上海卷)19世紀中葉,德國人自上而下完成了法國人曾經自下而上完成的事情。這件事的本質是

A.建立地主和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

B.為現代化掃清障礙

C.外國殖民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

D.滿足農民的土地需求

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步驟。首先,翻譯“物”的意思是關鍵。德國人在19世紀中期從上到下完成的壹定是國家的統壹。同期的法國“自下而上的東西”壹定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他們的“東西”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只是形式不同。第二步只是“對號入座”,找到它的本質。資產階級革命的本質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障礙,只有B項符合要求,其余都是現象。

【例7】,(上海高考卷)以下四本書中記載“凡地瓜所在,居民半年有糧,民漸廣植”,只能是

a、石雞石貨殖B、孟茜碧潭

c、《齊·姚敏書》D、《農業行政大全》

據分析,紅薯是明朝中期從外國引進的,所以只能在明朝及以後的相關著作中有記載。題目相當於“以下四本書中哪壹本是明代或以後的作品”,這樣答案就迎刃而解了(D)。

[例8]今天,桂林和長沙之間,歷史上的水路交通首次開通於

a、戰爭結果B、秦朝C、西漢D、隋朝

該題既考查歷史與地理的融合,又運用了遷移思維,難度較大。首先,“化現在為過去”——桂林和長沙之間的水路交通必須經過湘江和漓江,這兩條河在古代分別被稱為湘水和澧水。問題翻譯成“連接湖南和麗水的水利工程最早是什麽時候開通的?”答案顯然是秦時修建的靈渠。

第三,包含法。這種方法引入了數學思維。但是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即所有的候選項都滿足題的含義,並且與多個候選項存在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那麽包含其他候選項的那個候選項壹定是最佳答案。如果這種方法運用得當,可以大大提高解題效率。

【例9】,(2002高考上海卷)英法這兩個曾經在戰場上的盟友,在巴黎和會上怒目而視,甚至揚言要退出會議。兩國矛盾的焦點是

A.遠東與太平洋的利益之爭

B.國際聯盟的組織與控制權之爭

C.海軍裝備及其比例之爭

D.歐洲大陸的均勢與霸權政策之爭

綜合分析可以看出,四個選項都是當時英法之間的矛盾。但歐洲大陸霸權與世界殖民霸權之爭是其核心矛盾,決定並包含著其他三對矛盾。所以選d。

【例10】英屬北美13殖民地的反英鬥爭,到18年底轉變為美國聯合獨立戰爭。這壹變化主要是由於

A.英國壓迫加劇,北美民眾反抗意識增強。

B.殖民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C.殖民地間統壹市場的初步形成

D.壹個統壹的美國國家開始形成

從分析可以看出,四個選項都是變化的原因,但“美利堅合眾國開始形成”顯然包含了另外三個原因,所以D才是正確答案。

[例11]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對外開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擴大對外貿易和吸引外資

C.發展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

D.盡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從分析中可以看出,四個選項都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目的,但“發展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顯然包括了其他三個目的,從而確定C為正確答案。

第四,歸謬法。這種方法引入了數學思維,常用於常規方法無法判斷的壹個或幾個選項。即當正向思維無法取得突破時,逆向思維和“反其道而行之”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否定式選擇題。

【例12】,(2000年全國高考總卷)歐亞東部集團形成時,所有在其中的國家

A.無產階級專政建立了

B.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C.面對經濟恢復和發展的任務

D.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

如果直接選這個問題,學生很容易憑直覺選A。因為教科書並沒有說明當時除了蘇聯和中國之外的其他東方集團國家是否是無產階級專政(實際上當時很多東歐國家都是多黨執政——這個考察顯然超出了大綱)。但如果反過來考慮,先排除不符合項,就可以輕松回答了。首先排除b和d很容易,a項很難判斷,先跳過。仔細分析C項,符合當時所有12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事實。是正確答案。

  • 上一篇:我做建築工人已經壹年多了。09年考取建造師證。成為助理工程師需要辦理什麽手續,帶什麽證件?
  • 下一篇:木蘭詩中的可汗是壹個偉大的戰士。“可汗”是吉利可汗嗎?
  • copyright 2024考研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