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考研網大全 - 高考真题 -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

就高二的知識體系而言,主要是高壹知識的深化和新知識模塊的補充。下面給大家分享壹些關於高二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1

★考點1。西周政治制度建立:1046。

(1)分組系統

①內容:西周時期,周武王把王績以外的廣大地區和人民,賞賜給皇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以便建立諸侯國,保衛皇族。

諸侯的職責:鎮守疆土,跟隨戰鬥,朝貢,朝覲述職等。諸侯的權利:重新分封,設官,建立武裝,征稅。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時期,周天子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地方統治,擴大了統治區域。到西周晚期,王權被削弱,分封制被破壞。

(2)宗法制度

①特點:宗法制度是壹種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系政治和政治紐帶的制度,而宗法制度的核心是長子繼承制。

②內容:周與長子世代繼承統治權力,其他兒子分封諸侯國,諸侯國隸屬於周王室。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那些被封為王子的私生子對皇帝來說是小宗族,但在他們自己的國家卻是大的,他們的地位也是由長子繼承的。諸侯的嬪妃被封為卿大夫。他們對王子來說是壹個小氏族,在他們自己的家族中是壹個大氏族,他們的地位也由長子繼承。從卿大夫到士人,同樣形成了大小門派的關系。就這樣,按照血緣關系,形成了周——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級制度。

(3)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神權與政權相結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權。

★考點2、秦中央集權的形成,秦朝的統壹:公元前230-221趙涵

魏初燕琪

(1)帝制中君主的至高無上

(2)要註意秦中央機關三公機關職權範圍的不同,這也是選擇題中經常命題的重點。三公職責:①宰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治事務;②邱:負責國家軍事事務;(3)欽差大臣:為副總理,掌管大臣奏折,發布詔令,負責監督官員。

(3)縣制的影響。郡縣制的建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推行郡縣制,並推廣到全國。郡縣制的特點是縣官由皇帝任免。郡縣制建立的影響:郡縣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權制形成的重要環節。

(4)中央集權的影響維護了國家統壹,有利於社會經濟。

發展

★考點3。漢代至元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1)漢初郡縣制與封建制並存,封建制的存在威脅著中央集權。

(2)唐代三省六部制,掌握三部職權範圍和工作流程。中書省(負責決策和起草詔書)-門下省(負責審批詔書)-尚書省(負責執行),長官為宰相,宰相權力壹分為三。

(3)元代行省制度。

認識到實行省制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是我們現在省制的開始。

(4)漢至元的政治制度特點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中央政府不斷加強對對岸的控制和管理,國家的權利不斷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點4。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強化

(1)從明朝廢除宰相並設立內閣開始,中國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廢除,君主專制的發展到了壹個新的階段。

(2)清代兵部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古代帝制的頂峰。

(3)君主專制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君主專制的加強有利於加強國家統壹和社會經濟發展,但它從未阻礙社會進步和資本主義的成長。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II。

壹、王安石變法的背景

1.尖銳的社會矛盾

階級矛盾:土地兼並、重稅、連年戰爭、自然災害——農民義。

矛盾:宋、遼、宋夏戰爭繼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

2.貧窮和虛弱的形成

弱點——軍隊戰鬥力弱。

原因:皇帝集中兵權,更加守護法律。

貧困——國家財政負擔太重,入不敷出。

原因:冗員、官員、費用。

3.慶祝新政

中心:整頓吏治

結果:失敗——侵犯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強烈反對(失敗)

因為)

影響:王安石變法的前奏

二、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1,富國之法(理財)

青苗法、農田水利法、豁免法、市場易法、方田平均稅法、平均損耗法作用:政府收入增加,貧困狀況改變,社會矛盾緩解。

2、加強軍隊的法律(整軍)嘉寶法律馬寶法律將監控法國軍隊。

作用:北宋國力增強,弱小局面得到改善。

3、取學者之法(教育、用人):

改革科舉,整頓國子監,用人唯才。

三、王安石變法的作用(評價)

1性質:不觸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地方調整生產關系。

正面效果:政府財政收入增加,國家軍事實力增強,在壹定程度上暫時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3局限性:農民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無法從根本上擺脫執政危機。

四、結果:失敗——侵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失敗的主要原因)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3

第壹,三教融合

1.魏晉南北朝新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和道教也在民間廣泛傳播。儒學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取得了新的進展。

2.隋朝:

儒家學者提出了“三教並儒”的思想,又稱“三教合壹”,主張以儒家為主體,吸收佛道學說。

3.唐朝:

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即尊道、崇佛、崇儒。佛道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

二、朱成理學:

1,朱成理學的背景原因:

(1)統治者的支持:長期的混亂不利於大壹統的穩定和鞏固,宋朝

代統治者提倡尊儒讀經。

(2)儒生的努力: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展開;佛道融合解釋儒家正義,形成了以正義為核心的新的儒家體系——“正義之學”。

(3)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的朱成就最為突出,故“理學”又稱“理學”。

2.朱成理學的內涵:

(1)程顥和程頤的思想認為,正義是宇宙萬物的本源。萬事萬物只有壹個正義,主張先有理,後有事。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

(2)朱的思想主張:朱是理學大師。強調理性的源泉在李瑱,李瑱以三綱五常為道德規範。強調“存義滅人欲”。

3.朱成理學的影響:朱成理學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朱的《四書句註》成為後世科舉考試所依據的教科書。朱的學術思想也傳到了日本、朝鮮甚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了齋藤優子學派。

第三,王陸的心性論

1,陸九淵的思想命題:以“心”為宇宙萬物的本源,提出“心”即“理”的命題;他強調“宇宙即我心,我心即真理”,世間萬物皆在我心。

2.王陽明心學的背景:

(1)明朝中期以後,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動蕩,封建專制統治出現危機。

(2)王陽明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成為心理學大師。

3.王陽明的思想是:

(1)更多吸收了佛教“心外無佛,即心為佛”的思想,主張“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

(2)在認識論上,他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壹”的學說。

4.評估:

明中葉以後,王陸的心學得到廣泛傳播。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宋明理學對中國的社會政治、文化教育和倫理道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王陽明的“知行合壹”並不能科學地解釋人的認識與實踐的關系。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4

壹、《詩經·楚辭》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編者可能是周朝的樂官。

(1)《詩經》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詩歌305首,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②《詩經》的內容從各個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間廣闊的社會生活。

③《詩經》的藝術手法主要有“賦”、“比”、“興”。

2.《楚辭》是中國古代的另壹部詩集。

(1)“楚辭”原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壹種詩體。

《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主要作品是《離騷》。

3.《詩經》和《楚辭》歷來被稱為“騷”,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大源頭。

二,先秦散文與漢賦

1,先秦散文

(1)先秦歷史散文中,主要有編年《左傳》和《國語》。

《戰國策》和《晏子春秋》,其中《左傳》的文學成就。

(2)先秦諸子散文,主要是從“百家爭鳴”時期諸子的發言中整理出來的,包括論語、孟子、荀子,道家的老莊,法家的韓非子。

2.漢賦

(1)賦是我國特有的壹種文體,兼有散文和韻文的性質,其主要特點是鋪陳寫物而不歌。

②漢賦按題材取向可分為兩類,壹類是抒情言誌的短賦,壹類是以鋪排為主要方法的“對象化”賦。後者是漢賦的主流。韓大夫的代表作家是司馬相如和楊雄。漢賦的宏大是漢代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積極樂觀的時代精神的藝術體現。

第三,唐詩與宋詞

1.唐詩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即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其中以盛唐和中唐詩壇最為輝煌。

①唐代有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和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前者是中國人熱愛自然、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民族心理的藝術積澱,後者體現了中國人熱愛和平、反對侵略、畏懼暴力的民族性格。

②盛唐氣象是壹種充滿浪漫氣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風貌。唐詩中,盛唐氣象最傑出的代表是詩人李白。詩聖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積極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現實生活。

中唐詩歌主要有兩個流派,壹個以白居易為首,另壹個以韓愈為首。

2.宋詞

詞是壹種音樂歌詞,主要作用是供樂師、歌手在宴席上演唱。它的主題主要是描寫女性的外貌、心理和生活場景,尤其是男女之間的愛情。

②北宋詞壇幾乎以婉約詞為主導。

(3)蘇軾和辛棄疾是宋代豪放詞的代表作家,但都擅長寫婉約詞。

④宋詞婉約含蓄的美學特征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典型表現。

第四,元雜劇與明清小說

1,元雜劇也可以單獨稱為“元曲”,這是元文學的精髓。

①元雜劇是集歌唱、舞蹈、口語、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於壹體的綜合藝術,是中國特有的戲劇形式——話劇的第壹個成熟形態。

(2)元雜劇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內容極其豐富。主要題材有愛情劇、公案劇、水滸劇、世情劇、歷史劇。元雜劇在藝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塑造了形象鮮明、面貌各異的舞臺形象。它擅長組織矛盾沖突。它的語言大多樸實自然,充滿生活氣息。

③元雜劇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④元雜劇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

首先,元雜劇揚抑了叛逆精神,批判了黑暗勢力、落後思想和醜惡習氣,歌頌了不畏暴力、反抗壓迫、爭取自由的叛逆形象。如在的袁。其次,元雜劇中褒貶分明,人物的忠、奸、美、惡完全不同。這種價值判斷體現了多數人的意誌,具有民主傾向和進步意義。第三,元雜劇體現了中國戲劇文學的壹個特點:以浪漫化、理想化的方式處理現實題材,往往會導致“大團圓”的結局,體現了中國人民“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信念,體現了正義戰勝邪惡,幸福普天之下的美好願望。

2.明清小說

中國小說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唐前的筆記小說、唐傳奇小說和宋元時期的話本小說,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出現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儒林外史》、《紅樓夢》六部小說。前四部被稱為明代的“四大奇書”,後兩部則是清代最好的小說。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5

隋唐——封建社會的興衰

1,隋朝統壹的歷史原因。秦與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地記憶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和影響。正確看待歷史上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學技術、從水利、從民族交流。

過去,從中外交流等方面來看。)分析初唐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及評價。

6.深刻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佃調節制的起因、目的、作用、關系以及後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外國、文化。貞觀之治與開元之興。

8.長安和揚州。

9.唐朝中央政府與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是* * *。與漢族關系的異同。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與漢朝對外交往的差異及其原因。外匯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個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及啟示。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註意:壹直是高考的重點和熱點,要註意。核心是盛與衰。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6

原始社會(兩三百萬年前——公元前21世紀)和過渡時期(約4000-5000年前姚舜禹大帝統治時期)。

奴隸社會(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戰國-鴉片戰爭184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1949)

過渡時期(新民主主義社會)(1949——1956)

社會主義協會(1956-至今)

壹、奴隸社會的發展歷史:

夏(建立統壹的奴隸國家) (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

商(奴隸制社會發展時期)(16世紀-11世紀)

西周(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 (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世紀)

東周(奴隸制社會的衰落期) (春秋(奴隸制社會的解體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戰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65438年+公元前0年)

二、封建社會的歷史演變:

秦漢時期(統壹的多民族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東漢)

三國、晉朝、南北朝(大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魏建立於公元220年——隋建立於公元589年)

隋唐(封建社會的全盛時期)(589-907)

五代十國時期(大時期)(907年唐朝滅亡-960年北宋建立)

遼、宋、夏、金、元(少數民族政權並存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建立於北宋960年——建立於明朝1368年)

明清(封建社會衰落期)(1368-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

總結高二歷史知識點的相關文章:

★超詳細的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總結高二歷史的知識點。

★總結高二歷史的知識點。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高二歷史第壹冊知識點總結。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高二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

★高中歷史考試必備知識點總結

★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var _ HMT = _ HMT | |[];(function(){ var hm = document . createelement(" script ");hm.src = "/hm.js?3b 57837d 30 f 874 be 5607 a 657 c 671896 b ";var s = document . getelementsbytagname(" script ")[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

  • 上一篇:2010中考語文樣卷
  • 下一篇:蘇州大學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考研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