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林在《請集資創辦蠶種學校》中花了大量筆墨,從中西比較的角度論證了蠶種的重要性。他認為中國的蠶種也有瘟疫,以至於絲綢生產不旺,稅率沒有降低,中途蠶桑業衰落,而西方養蠶的方法是有備而來的,就是育種也有奇效。蠶種科學館的章程裏有兩條是專門講蠶種制造的。壹種是廣泛購買國外蠶種紙,檢驗選種交配的方法;壹是獎給崗位,讓準學生制作和購買蠶卵紙。
因此,蠶院從壹開始就非常重視優良蠶種的培育和生產,並分發給農民飼養。通過選育、培育和雜交,蠶院先後生產出壹批新型無毒蠶種。開學第壹年,浙江省蠶院制作了500枚無病蠶種,分發給附近的蠶農飼養。蠶科學博物館率先推廣改良品種。在它的倡導下,浙江各地相繼創辦了壹些蠶業學校和蠶種廠:
種子生產地址(張)每年生產種子數量成立年份蠶業館年數
杭州西湖500-1000189711
桐鄉蠶種場桐鄉300-500 1900 3
烏鎮蠶場烏鎮100-500 1900 5
崇德蠶場崇德石門300-500 19003
杭州武林門500-1000 190615
杭州湖熟1000190710
養蠶女子學校500-7001907 4
杭州三墩500-700 19082,錢塘縣初級師範學校。
杭州西湖蠶業學校1000-200019095
杭州蠶種廠700-1000 191111。
來源:吳軍《近代杭嘉湖地區的專業化農業生產》,中國農業史,1998,1。
從上表可以看出,當時建立了壹些良種場,促進了良種的生產,但其生產的良種數量還是相當有限的。簡單對比壹下,差距就很明顯了:余杭是當時浙江主要的制種中心,大約有3000-4000戶,或者說70%左右的人口從事這個行業,每年大約生產30-50萬個蠶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