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辯證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就是用辯證的觀點研究世界的本質,也就是研究世界的本質“是什麽”的問題。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理論基礎和邏輯起點。它以物質與意識或思維與存在的關系為主線,系統論述了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實踐觀和意識觀。相應地有四個原則:
(1)物質的存在形式原理(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時空是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
(2)實踐的本質(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特點)。
(3)意識的本質和主動性原則。
(4)世界的物質統壹性原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世界本質原則,是唯物主義和黨的思想路線的哲學基礎。
最後,本講闡述了正確理解物質與意識辯證關系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意義。
第二,唯物辯證法
這部分回答了“世界是什麽樣的”這個問題。它通過闡述唯物辯證法聯系和發展的兩種觀點,闡釋了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和範疇,從不同側面揭示了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其內容可以概括為“兩個觀點、三個規律、五對範疇”。
其重要原則是:
1.從普遍聯系的角度理解和運用系統及其整體性、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的能力;普遍聯系的觀點及其方法論意義。
2.程度的含義及其認知意義。
3.質量互變定律的內涵及其方法論意義。
4.辯證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
5.矛盾同壹性和鬥爭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6.事物發展中矛盾的同壹性和鬥爭性原理,即事物的來源和動力原理。包含以下內容:(1)運用矛盾同壹性原理分析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2)矛盾的轉化原理和它們之間的綜合。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
8.矛盾發展的不平衡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第三,認識論
這壹部分重點論述了實踐、認識、真理三大核心,以及實踐與認識辯證關系的三大規律,認識發展的規律和認識發展過程中真理發展的規律,強調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動態反映,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理論,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高度統壹, 並把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歷史唯物主義有機結合起來,正確回答了“如何認識世界”的問題。
其重要原則是:
1.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區別原理
2.認知主體及其形成和發展。
3.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實踐觀點是哲學的首要和基本觀點)
4.理解辯證發展過程的原理
5.理解運動重復無限發展的原理。
6.認知過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原理。
7.真理的具體性原則
8.真理與謬誤的辯證關系原則
9.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原則檢驗真理的標準
10.真理與價值的辯證關系原理?
第四,歷史唯物主義
這壹部分圍繞社會和人民兩大主題,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史觀的主要內容。人們認為,社會發展背後的驅動力改變了人們集體組織生活的方式。壹切組織社會(上層建築)的基本組成部分(社會階層、政治組織、意識形態),都是經濟活動的外化表現。上層建築所包含的關系與經濟活動中不同分工之間的關系密切相關。馬克思認為,對經濟活動的分析是對構成社會的各種關系和機制進行分析的基石。
首先,解釋人類社會的社會規律的產生、本質和特征,以及社會有機體及其結構,是學習和掌握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前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壹是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和本質;第二,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和觀念結構。
其重要原則是:
1.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原則
2.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3.社會的實踐本質
4.社會是自我更新的有機原則。
5.社會意識形態相對獨立的原則
其次,圍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動力以及社會歷史的主體,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壹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和動力;第二,歷史的創造者。
其重要原則是:
1.社會基本矛盾規律
2.“生產力標準”的依據和意義
3.社會發展規律與人的意識活動的辯證關系。
4.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原則。
5.通信理論
6.科學技術的雙重效應
7.歷史觀與黨的群眾觀的統壹。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壹種社會經濟分析的手段,善於從矛盾和沖突的觀點來分析社會中存在利益沖突的社會群體。是壹套“經典”的社會學理論。馬克思采取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變革的動力是階級之間的沖突。人們認為歷史有其客觀規律,社會變化是辯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通過對階級沖突的分析,有助於理解系統的經濟和社會變革。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階級沖突是由於資產所有者所擁有的高生產力生產資料和無產者所從事的社會化勞動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而引起的。無產者勞動獲得的剩余價值沒有公平地分配給工人,而是集中在資產所有者手中。沖突的後果是勞動所有者的異化,這將導致社會動蕩和革命。革命的最終結果是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於社會公有產權的生產模式、基於個人貢獻的分配模式和按需生產的經濟模式。馬克思雖然沒有預言* * *資本主義社會的出現,但他指出,基於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將過渡到* * *資本主義。屆時,階級、國家和社會將被公有制所取代。
物盡其用,各取所需。馬克思其實是早期的社會經濟理論,他的供求觀分析的是物質條件,即生產中的生產資料、經濟活動和社會需求之間的關系。人們認為,這些關系構成了社會結構及其上層建築的基礎。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在壹種社會政治制度安排下未能很好地利用生產要素是階級沖突的原因之壹。
參考資料:
馬克思主義哲學(哲學分支)-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