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山大學的校徽、校訓和校園風光。
廣東省
中山大學
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位於珠江和南海的兩岸。共有四個校區,總面積6.17平方公裏,廣州南校區占地1.17平方公裏,北校區占地0.39平方公裏,廣州東校區占地1.13平方公裏,珠海校區占地3.48平方公裏。各校區樹木蔥郁,綠草如茵,風景秀麗,風格各異,是陶冶情操、求學的勝地。
偉人創造山和水。
中山大學是壹所具有優良辦學傳統的著名大學。1924年,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親自創辦了這所大學,並親筆書寫了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恒心”。學校原名為國立廣東大學,1926。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20世紀30年代,中山大學有文、理、法、工、農、醫、師範等7個學院。1935成立研究生院,開始招收研究生。20世紀50年代,隨著我國高校的調整,中山大學成為以文理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山大學壹直是全國重點大學之壹,也是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首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建立單位之壹。2000年9月,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在珠海唐家灣建成,為新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6 54 38+0 10 10月26日,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合並,組建了壹所學科更加齊全、辦學實力更加雄厚的新中山大學。
中山醫科大學,原名姬伯醫學堂,創建於1866。是中國最早的西醫院校,孫中山先生在此學醫並從事革命活動。從65438年到0936年,姬伯醫學堂發展成為嶺南大學醫學院。1953中山大學醫學院與嶺南大學醫學院合並組建華南醫學院,1954廣東光華醫學院合並。學校先後更名為廣州醫學院、中山醫學院,1985更名為中山醫科大學,逐步發展成為多學院制的醫科大學,在醫學遺傳學、眼科、腫瘤學、寄生蟲學、內科和腎臟病、器官移植、傳染性肝病、生物醫學工程、分子醫學等方面成績顯著。
中山大學歷史悠久,學術傳統深厚。中山大學的歷史是和壹批大師級的教授學者聯系在壹起的。建校以來,學校不斷聘請名師,如魯迅、郭沫若、馮友蘭、傅斯年、趙元任、顧頡剛、周古城、俞平伯、陳寅恪、岑、黃先帆、蔣力夫等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都曾在中山大學任教。著名醫學專家、梁、、陳、、秦光宇、林書墨、周守楷、鐘、、毛、、等曾在中山醫科大學任教。大師們的言傳身教,嚴謹的科學作風,勇於開創學術新領域,給中山大學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感染了壹代又壹代學子。
學科齊全,根基深厚。
目前,中山大學是壹所涵蓋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程、醫學、藥學和管理科學的綜合性大學,是中國南方重要的文化和學術中心。學校有33個學院(實系),89個本科專業。擁有哲學、漢語言文學、歷史、物理、化學、生物等6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其中25個本科專業為省級名牌。學校還擁有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全國首個大學生體育訓練基地。研究生教育方面,全校擁有22個博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32個碩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17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3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專業碩士、博士學位點,1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個國家重點學科,43個廣東省重點學科。
中山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全校教職工近12000人,有高級職稱的近250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63人。師資隊伍中各學科人才眾多,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
中山大學擁有先進的實驗室和科研基地,設施完善。目前,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2個,國家科研機構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教育部人文學科重點研究基地6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3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9個。
中山大學擁有強大的醫療資源和全國高校中最大的附屬醫院體系。有四所附屬綜合醫院,包括第壹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孫逸仙紀念醫院)、第三附屬醫院和第五附屬醫院(珠海醫院),以及三所專科醫院,包括中山眼科中心(包括眼科醫院)、腫瘤防治中心(包括腫瘤醫院)、光華口腔醫院。
中山大學圖書館總建築面積110000多平方米,僅次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居全國高校之首。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華南中心,全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七大中心之壹。圖書館藏書488萬冊,不僅提供傳統的書刊借閱服務,還提供互聯網信息瀏覽、光盤數據庫檢索、網絡數據庫檢索等多種形式的電子信息服務,為師生快速有效地利用電子資源提供了有效保障。
中山大學的四個校區建立了相當規模的校園網,四個校區之間的連接速率達到了千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職工宿舍之間已連接光纜。校園網的規模和用戶數量在華南高校中名列前茅。是國內高校中網絡覆蓋最廣、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出口率最高的校園網之壹,為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山大學依托廣東,毗鄰港澳,對外學術交流活躍。迄今為止,學校已與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著名大學、學術機構和團體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並與其中40多所簽署了交流協議,其中包括7所學校的校際本科交流協議。根據協議,我校全日制本科學生可以申請到這些大學學習半年到壹年。
學生奉化李濤芬芳
中山大學現有各類學生6萬余人,其中博士生3400余人,碩士生近1.2萬人,本科生2.4萬余人,外國留學生1.0萬余人。
中山大學壹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校園文化以“開放、包容、多元”在國內高校中獨樹壹幟。輕松獨立的氛圍使各級學生會和150多個學生社團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才華,創造了優雅而青春的校園生活。“暑假下鄉”、國內外優秀文化講座、醫學人文講座、藝術與生活論壇、科技藝術節、金星歌手大賽、“挑戰杯”課外學術與科學作品大賽、學生創意基金等數十項品牌活動,成為中國大學生展示個性、拓展素質、提升自我的大舞臺。
中山大學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中國大學生頻繁參加國內外各種比賽,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02年獲得亞洲商業計劃書大賽冠軍,包攬所有個人冠軍。2003年在香港舉辦的第27屆國際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和第四屆ACCA投資規劃公開競賽中獲得銀獎。我校學生辯論隊繼2002年獲得全國大專辯論賽冠軍後,又於2003年代表中國獲得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2004年,我校團隊在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中獲得銀牌,在第28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中獲得銅牌,成為當年中國大陸唯壹獲得獎牌的高校。
中山大學建校80多年來,為社會輸送了10多萬名各類人才,校友遍布全球,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在當前激烈的人才競爭中,以“綜合素質高、發展潛力大”著稱的CUHK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優勢明顯。據統計,近年來,我校畢業生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全國知名企業、各大醫院、政府機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出國深造的人數始終保持在畢業生總數的80%左右。隨著粵港澳經濟壹體化進程的加快,華南經濟圈的崛起必將為中國人和大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白雲山高,珠江長。在教育部、廣東省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由偉人創辦的中國名校中山大學進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中山大學的事業必將有更大更快的發展,重鑄輝煌。
中山大學院系設置
人文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系哲學系人類學系。
嶺南學院
國際業務部經濟管理部經濟學部財務部財稅學部風險管理與保險學部
國際商學院
企業管理系應用經濟系
外語學院
英語系,日語系,德語系,法語系,英語培訓中心,澳大利亞研究中心。
外語教學中心
大學英語教學部外語教學部應用英語教學部研究生大學外語教育學院
法學院
政治和公共事務管理學院
政治學系行政學系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國際關系學系公共傳播學系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系會計系旅遊飯店管理系市場營銷部金融與投資系管理科學系
教育學院
教育科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教育系(兩門課程)、心理學系、體育系
傳播與設計學院
新媒體與電影制作系新聞傳播系藝術設計系
國際交流學院
旅遊學院
翻譯學院
翻譯系、商務外語系、對外漢語系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統計系、數學系、科學計算與計算機應用系
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
物理系微電子系光學與光學工程系
工學院
應用力學與工程系廣東省智能交通重點實驗室
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化學系應用化學系高分子與材料科學系
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城市與區域規劃系、遙感與地理信息工程系、國土資源與環境系(河口海岸研究所)、水利資源與環境系
規劃設計研究院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
環境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系大氣科學系環境工程系
地球科學系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生物化學系生態系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電子通信工程系計算機科學系軟件研究所計算機應用研究所
軟件學院
信息管理系
中山醫學院
臨床醫學科麻醉科醫學影像科康復科醫學檢驗科眼科視光科
生物醫學工程系,法醫學系
公共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系婦幼保健系營養系醫學統計系流行病學系
光華口腔醫學院
護理學院
藥學院
實驗動物中心
高等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
中山大學之歌
白雲山高,珠江長。我們的學校巍然屹立,成為全國之光。
孫中山創造了郁芳的博學審問和縝密思考。
區分和表現好是國家的棟梁,很多同學聚在壹起
學以致用,自強不息,發揚光大,貫徹理念
不忘振興中華。
中山大學,原名廣東大學,由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創建。1926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更名為中山大學。
1931中山大學設置文、法、理、農、醫五個學科。同年,更名為學院。1934成立理工學院,1935招收研究生。1937年發展為文、理、法、工、農、醫、師範7個學院,1個研究所,31個系。抗日戰爭期間,先後遷居廣東羅定、澄江、石平、東江、連縣。1945搬回廣州石排。1952期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山大學劃出工科、農科、醫學、師範四個學院。中山大學成為以文理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校園從廣州石排遷至樂康公園。
中山大學有著深厚的學術傳統。75年來,它吸引了壹大批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包括郭沫若、魯迅、馮友蘭、陳忠範、羅昌培、傅斯年、趙元任、顧頡剛、董作斌、周古城、俞平伯、陳、岑、劉傑、梁、鹹毓卿、王亞南、馬才等。中山大學也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文化和學術中心。
經過70多年的辦學歷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壹系列教育改革,中山大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為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管理科學在內的多學科綜合性大學。目前,中山大學有12個學院,包括人文、外國語、法政、嶺南(大學)、管理、生命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化學與化學工程、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信息科學與技術、數學與計算科學與教育,以及研究生院、高等繼續教育學院和網絡教育學院。設有35個研究所,47個研究中心,37個系,48個本科專業。* * *擁有5個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國家壹級學科,53個博士點,96個碩士點,2個碩士點。還設有物理、生物、化學、數學、歷史、管理6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中國古代文學、動物學、光學、高分子化學、物理學四個國家重點學科;全國有語言文學、歷史、哲學、生物、物理、化學等6個國家級文理基礎科研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有全國第壹個大學生體育訓練基地。
學校現有教職工3743人,其中教師1549人。教師隊伍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3人,博士生導師210人,教授320人,副教授534人,講師489人。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壹、二級人選4名,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人選7名。近年來,有9名教師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學校現有學生23070人,其中博士生550人,碩士生1人,本科生9525人,留學生1人。
中山大學不僅師資力量雄厚,而且教學實驗設備齊全。學校77個實驗室中,超快激光光譜實驗室和生物控制實驗室為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生經濟動物繁殖、營養與疾病控制實驗室和植物基因工程實驗室是國家重點學科的專業實驗室,具有國內外先進的設備和研究水平;近代物理、引力波探測、靜電加速器、電子顯微鏡、同位素應用、計算、電教、測試等實驗室(中心)擁有國內外較為先進的儀器設備。圖書館藏書334萬冊,期刊1萬多種,並提供國際在線檢索服務。到1995年底,成功建成大規模的學校校園網。
中山大學位於廣東,毗鄰港澳,對外學術交流活躍。與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著名大學、學術機構和團體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其中簽訂交流協議的有30多個。每年都有大批人員被派往國外和港澳講學、深造、考察和參加學術會議。鄒至莊、霍英東、曾憲梓、何善衡先後被授予中山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楊振寧、鄒至莊、陳省身、楊慶、朱經武、丘成桐、沈元鵬、錢清文、饒宗頤、橋本初二郎、費正清、陳香梅等壹批知名學者教授被聘為中山大學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還聘請了許多外國專家教授。
自全國重點大學制度建立以來,中山大學壹直是全國重點大學之壹,也是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首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之壹。學校有權評定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職稱。中山大學建立了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本科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研究生院是華南地區唯壹的研究生院,是華南地區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多年來,中山大學在教學和科研方面成績斐然,培養了壹批又壹批優秀人才,包括國家壹流的專家學者、各級黨政領導、各行各業的業務骨幹和壹批遍布世界各地的企業家。
改革開放以來,海內外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對中山大學給予了大力支持,捐贈教學、科研和生活用房,購買實驗儀器設備,捐贈各種圖書資料,設立教學獎學金,捐款總額超過3億元。霍英東、梁??宣、何善衡、、姚美良、冼、、方潤華、陸、等為英東體育中心和梁??桂堂、善衡堂、曾憲梓堂、永芳堂、西安魏健堂、學生活動中心、方潤華樓、馬文輝堂、外國語學院樓等。、嶺南大學校友集資支持我校嶺南(大學)學院建設嶺南堂、吳順德圖書館、林湖堂、黃堂、黃傳經堂、嶺南行政中心等,以及香港何教育基金會。
1999年9月,中山大學與珠海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共建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珠海校區占地3.3平方公裏,為中山大學下個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拓展了辦學空間。基於此,中山大學將擴大辦學規模和層次,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
中山大學位於廣州珠江之畔,校園面積4.5平方公裏。樂康公園裏有茂盛的樹和綠色的草。珠海校區,面朝大海,依山傍水,寧靜宜人,是不可多得的讀書學習的好去處。
該校2007年中國大學100頂尖自然科學排名第10位,2007年中國大學100頂尖社會科學排名第11位,2007年中國大學100頂尖科學排名第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