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招不到學生”,這在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現在已經成為“新常態”。有人說,考研熱的背後是教學質量的下降;有人說,高學歷的“失寵”,是考生盲目崇拜文憑的理性回歸。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從根本上說,“機會成本”的上升讓考研不再是“香餑餑”。
“機會成本”是經濟學中的壹個詞,意思是為了得到某樣東西而放棄其他東西的最大價值。現在來看,很明顯大學生放棄了讀研產生的最大價值。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讀研能創造的附加值日益減少。
考研本來就是雙向選擇,其價值平衡點在於學校培養人才,學生增長知識,然後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這是壹個完整的發展鏈條,任何壹個環節不順暢都會崩潰。試想,如果研究生畢業後仍然面臨與本科生競爭的局面,所學知識難以與社會接軌,勢必會產生自我質疑的情緒。這種情緒的蔓延,最終會發展成壹個關於教育質量的問題。
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底線。考研不再是“香餑餑”,和教學質量有關系,但不能簡單歸結為教學質量下降。可以肯定的是,壹些學院的教學模式和社會發展是有“差距”的。事實上,教學沒有特色和質量是很難有競爭力的,這與經濟發展的要求有關。此外,“寬進寬出”的現象大大降低了碩士學位的含金量。
其實考研熱是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結果。社會的多元化發展需要不同層次的人才,對知識結構的需求日新月異,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這也造成了更多的人是為了夢想而學習,而不是為了學習而拿文憑。我們知道,招聘研究所絕不是獲取知識的唯壹途徑。
考研“熱”也好,“冷”也罷,都無可厚非,但可以作為壹個信號提醒高校:還能做些什麽來培養新時代的人才?因為只有高校賦予畢業生更大的價值,畢業生才會在“機會成本”的較量中選擇讀書。
如果妳對考研有疑問,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內容怎麽總結,不了解考研報名的地方政策,點擊最下方咨詢官網,免費獲取復習資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