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真正體驗爬山的感覺,留下壹些難忘的回憶,我們決定從攬勝橋走上山,而不是坐景區大巴和索道。沿著之前的攀登棧道,從桃花溪向上,經過修練玉亭、遊泳池、療養院、回龍橋,邊走邊看“大好河山”石刻、人字瀑布等景點。我們越往上走,棧道的坡度就越陡。在我們到達慈光閣之前,每個人都氣喘籲籲,渾身是汗。半個多小時後,我們終於到了慈光閣,買了票準備爬山卻不知道路線。正在猶豫的時候,壹個專門帶散客環山的當地導遊向我們走來。考慮到節省登山時間、方便觀賞景點、有利於旅途安全等因素,大家決定請導遊帶路上山。經過壹番討價還價,達成了協議,導遊帶我們踏上了攀登天都峰的旅程。導遊告訴我們,爬天都峰大概需要2-3個小時。從慈光閣出發,要經過悠哉閣、立馬橋、半山寺,才能到達天都峰腳下。上山有兩條路線,北路平緩,下坡很難,是“先易後難”;而南路上山極其陡峭,下山卻比較容易,可謂“先苦後甜”。我們四個人約定從南路上山,體驗爬到天之巔的感覺。從慈光閣到半山寺花了我們壹個多小時。此時,大家的體力已經消耗了40%以上,只好坐下來休息,吃點幹糧,補充體力,完成接下來更高難度的攀登。
真正的攀登開始了。所謂的路,都是在陡峭的石墻上鑿出來的人工臺階。大部分坡度為60-70度,最陡的部分約為85度,幾乎是90度垂直。人們像壁虎貼墻壹樣爬在上面。在攀爬的過程中,有時候要同時用手和腳才能爬上壹個臺階。有人戲稱我們是“猴子爬樹,手腳並用”。壹個同事有輕微的恐高癥,即使在平緩的道路上,也是四肢著地爬行。同行中有壹位年過六旬的老同誌。雖然腳步有點重,但他慢而穩,爬坡速度甚至比年輕人還要快。導遊被我們戲稱為“山猴”。他能像蒼蠅壹樣快地行走,同時為我們提著大包小包。好像爬起來毫不費力,簡直“比走來走去還爽”。按照導遊關於“走路不看風景,看風景不走路”的告誡,我們總是翻過“梯子”般的棧道,休息壹下。在寬闊的地形裏,我們敢壹邊休息壹邊往山下看。我們只能看到雲騰四周的霧氣,遠處的群山若隱若現。我們就像懸在空中,真的讓我們感覺很高。我們在贊嘆和贊美大自然創造的奇妙景色的同時,更驚嘆於那些在絕壁上誠心誠意修建攀登棧道供遊客登上的工人們。沒有他們的勇氣、膽量和智慧,我們就無法欣賞這個地球上的美麗風景!比起他們開道時的艱難,我們在前人走過的路上攀登和行走,沒有任何理由畏縮、恐懼和膽怯!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努力,我們終於到達了天空的頂端。站在山頂,向南望去,白色的雲海,鋪天蓋地,隨風飄蕩,變化萬千,真有“似海非海,似海非海”的美感。朝北,蓮花峰與光明頂迎面而立,山上奇松怪石清晰可見;其他小山峰都籠罩在雲霧中,像迷人的仙女,真的很漂亮。每個人都對峰會的成功感到非常興奮。在拍照留念時,他們做出各種手勢來慶祝勝利和成功,表達自己奇怪的感覺和征服者的快感。同行的壹位業余作家唱出了這樣壹首詩:“登上山頂,妳會看到,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顯得矮小。”大聲地。導遊告訴我們,天都峰是黃山最險最美的地方,也是黃山風景區的精華所在。所以“不去天都峰等於壹無所有”成了當地廣為流傳的壹句話。難怪有人在頂部旁邊的石頭上寫了“探奇”二字。這樣,我們就更有理由為自己能夠克服艱難險阻,克服身體疲勞,安全順利地登上天都峰而激動和自豪!
不遠處的天頂是“鯽魚背”。導遊說,“鯽魚背”是天都峰最陡的地方,長近30米,兩邊都是深淵。雖然“鯽魚”的背部兩側有石柱供遊客行走,但人們在上面行走時,可以抓住繩索安全通過。但當我走上“鯽魚背”的時候,還是覺得手心冰涼,頭皮發麻,心裏更是忐忑不安。當我看到同伴們從容不迫地到達“鯽魚背”的終點時,我有了信心,於是我咬緊牙關,劃著十字,抓著繩子慢慢地走著。待在寬敞的地方,才敢回頭看懸崖下。過了“鯽魚背”,山路平坦寬闊,大家緊繃的弦終於放松,懸在心裏的“石頭”才真正落地。短暫休息後,大家欣賞了壹線天、蓬萊島、文殊洞、迎客松等景點,然後在玉屏樓索道站乘坐索道下山,結束了又壹次黃山之旅。
這壹次,我們登上了黃山天都峰,考驗了體能,磨練了意誌,欣賞了美景,實現了夙願。真的很有收獲。而我最深的感受是,天道之危是可以征服的,黃山之美是無法形容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