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後,是蔡元培(1868-1940)明確將美育列入教育方針,對美育的論述和倡導更加全面和深刻。他的美育思想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把美育納入教育方針,這在中國教育史上是壹個創舉。蔡元培在1912年2月《教育方針論》壹文中提出了包括美育在內的國民教育的宗旨。後來,他把自己的新教育方針概括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四個方面。他說,通識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健全的人格,發展和諧精神。“所謂健全人格,分為四種教育,即:(1)體育,(2)智育,(3)德育,(4)美育。”他說,過去美育是包含在德育中的,之所以專門提出美育,和體、智、德壹起,是為了特別警醒社會,“因為neoid的人太忽視美育了。”②闡述了美育的定義。他指出:“審美教育,是將審美理論應用於教育,以培養情感為目的。”③提出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理論。(4)提出實施美育的方案。壹、美育的起點——建立胎教機構和托兒所。第二,學校美育分為普通美育和專門美育。普通美育是指幼兒園的舞蹈、歌唱、手工,中小學的音樂、繪畫、體育、文學。其他學科,如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植物、動物等。,也可以用他們的“含有美育的元素”來進行美育。專門的美育是指各種專門的藝術學校,或者文藝專業。接受專門美育的人,應該承擔社會美育的任務。第三,社會美育。包括兩個方面:壹是建立美育機構,如美術館、藝術展、音樂會、劇院、風景劇場、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展覽、人類學博物館、植物園、動物園等。二是美化環境,如道路、建築、公園、名勝古跡的布局和古跡的保存。簡而言之,美育要在全社會、全民中普及,貫穿每個人的壹生,“生前不可,死後不可。”作為教育家,蔡元培深諳美學。因此,他的美育思想在深度和廣度上都超過了中國歷史上任何壹位學者。蔡的美育思想無疑是我國美育史上壹份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
在近代中國,魯迅、梁啟超等人支持並倡導美育。王力可、郭威、蔡元培雖然沒有撰寫提倡美育的專著,他們的美育思想也比較零散,但他們都是堅定的美學家。梁啟超在作品中特別強調情感的陶冶作用,提出“情感教育為先”。魯迅在教育部任職時,曾熱情支持教育總長蔡元培倡導美育。他寫了《摩羅詩論》,高度贊揚了“精神世界的戰士”這種藝術的“美和力量”,認為它能影響人的氣質和思想,它的最終目的能導致社會變革。魯迅在1930前後翻譯了盧娜·察爾斯基的《藝術論》和普列漢諾夫的《無地址書信》,不僅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而且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啟發了人們對美育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