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中,大海的水,巫山的雲,都是愛的深淺和深淺的隱喻。我看過海和巫山,其他地方的水和雲很難看到。除了詩人愛的女人,沒有女人能讓我動情。
詩人的“心上人”據說是溫爽,也就是詩人寫的《鶯鶯傳》中的鶯鶯。詩人因溫爽家境貧寒而拋棄她後,89年“不看花”(夢遊春七十韻)。還有人說《紫詩》是為了悼念妻子魏聰而寫的,魏聰出身名門,美麗賢惠。這位詩人在27歲早逝後,曾發誓不再結婚(《哀》第三部)。
兩個詩意的典故極高。前壹句,孟子致力於“看海者,難尋水”;這句話之後,宋玉的《高序》就發表了。“姜在巫山日頭,高丘阻隔,黃昏下雨。後人引用這兩首詩,更多的是對愛情忠貞不渝的隱喻,表示只有伊,愛情非他。
這兩句詩也可以簡化為成語“我去過海”,也可以比喻經歷過大場面,眼界開闊,見多識廣,不去關註更普通的事情。
原創內容
李四
曾經壹嘗茫茫大海,覺得其他地方的水都是蒼白的;壹旦經歷過巫山的雲,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
匆匆走過花叢,慵懶回頭;這個原因,壹半是因為苦行僧的苦行僧,壹半是因為妳曾經的妳。
原文翻譯:
經歷了大海的洶湧澎湃,別處的水也就不去管了,不再被壹些細流所吸引;經歷過神奇的巫山余雲,那麽別處的雲根本不能稱之為雲!
“我”徜徉在如雲的美麗花叢中,懶得回頭。這個原因,壹部分是因為和尚們清心寡欲,修身養性,道德修養,壹部分是因為他們心裏只有妳壹個人,容不得別人!
擴展數據:
寫作背景
此詩作於元和五年(810),江陵太守曹被貶軍中。
據說,作者寫這首詩是因為思念年輕時的戀人崔鶯鶯。
所謂,即詩人所寫的《鶯鶯傳》中的,實際上是冷女子崔。元稹與崔鶯鶯的戀情始於貞元十六年(800),止於貞元十九年(803),其間為鶯鶯寫了許多艷情詩。最終,元稹嫁給了家境殷實的魏聰,為了事業有成,權力攀升,拋棄了曾經的戀人。
由此可見,元稹對溫爽的感情並不像他在這首詩中表達的那樣忠誠。是什麽原因呢元好問在《論三十首詩》中寫道:“心總扭曲,文章寧可再見人?”可見元稹的雙重人格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他棄雙文學而另娶他女,這是很大的謬誤,但當時的社會風氣也要負很大壹部分責任。
另壹方面,這首詩是作者為了紀念妻子魏聰而寫的。
貞元十八年(802),魏的小女兒魏琮在京兆出生。他身世出眾,第七個爺爺取名龍門公。龍門之後,他與24歲的詩人元稹結婚,元稹當時只是省校書記。
婚後兩人形影不離,過著溫馨甜蜜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僅27歲的溫良妻子魏琮病死。此時31歲的元稹已經升任監察禦史,愛妻的去世對他無疑是壹個沈重的打擊。他非常悲傷,寫了壹系列悼念詩,這些詩是在他心愛的妻子因病去世壹年後寫的。
百度百科——思考的五首詩(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