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康熙年間,揚州學者時進成寫了壹部笑話集,書名為《笑得好》。書中有壹則寓言,名為《不磨墨》。據說有個貴族家庭,字寫得很好。這壹天,他從縣裏第壹次孩子考試回來,父親讓他背誦考試時寫的文章。富家子弟欣然從命,背得壹手好字,見解精辟,文采十足。他高興得父親直搖頭,知道兒子壹定會考第壹。沒想到,當名單公布的時候,我的兒子竟然掉進了孫山。父親覺得不可思議,指責縣長判決不公。縣令帶著富家公子的父親去查卷,才發現答題卡的字跡輕如薄霧,仿佛不在,無法辨認。這位公子的父親壹生氣回家,就懲罰兒子跪在門前的石階下,厲聲問兒子,因為字寫得輕,難以辨認,這是怎麽回事?只聽富家公子答:“因考場無童子為我磨墨,只得用硯臺上余墨,故字弱。”
壹開始聽起來像個笑話,但稍加思考,不難發現《不磨墨》中蘊含的深刻含義。表面上的寓意是,那些女人味十足,不做體力活的富家子弟,就算腦子聰明,學了幾天,終究難以有所作為。深刻的寓意是,即使是最聰明、最有能力的人,如果不能吃苦耐勞,也無法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會失去證明自己、進壹步提升自己的機會。歸根結底,他們就是不能成功。
(2)
馬克思在《資本論》(法文本序言)中指出:“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不怕辛苦,努力工作,這是攀登科學高峰的必由之路,也是走向輝煌人生的必由之路。縱觀人類歷史,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努力工作然後成功的。
在江蘇揚州,有壹個乞丐王中發奮讀書的故事。
王中是江都(今江蘇揚州)人。七歲時,父親貧病交加去世,身後沒有留下壹寸土地。母親生病,妹妹身體虛弱,每天辛苦勞作,希望能維持生計,但是市場上的布沒有人買。母親不得不讓她姐姐照看房子,她帶著王中的弟弟和妹妹去親戚的老家乞討食物。有時候她跑了壹整天都吃不下東西。我住的房子只有三床寬,左墻塌了,只好用席子遮風擋雨。沒床被子也要睡,只好鋪草席地板。每到冬夜,壹家人都蜷縮在壹起,不知道會不會凍死。我不相信有生命,直到我看到第壹縷曙光。後來,王中的家搬到了儀征花園巷,並闖入了三所房子。夏潮來了,家裏的水漲了三尺,老母親“蹲了幾圈。”
由於家境貧寒,王中錯過了上學的機會,所以他跟隨母親。14歲時,由於好學,無力買書,王就當了辦事員。借此機會,王中每天下班後向書商借書,貪婪地閱讀數百部經典和歷史。好事多磨。六年後,王中參加科舉考試,以壹篇《射鵝》名列揚州第壹。33歲時,姜鐘參加了繪畫進貢考試。拉貢後,王中不再去科舉,而是“有誌於用世,故在古今沿革、民生疾苦等方面加以研究”,以備後用。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人生歷程中,王中脫離貧困,每天刻苦讀書,終於成為清代中葉在經學、史學、考據、校刊、古文、詩歌、古文乃至金石學、篆刻、書法等領域卓有成就的著名學者,為後人留下了20余部名著。
成功是對努力寫作者的最高獎賞。只有不畏艱辛,不懈努力的人,才能獲得成功和尊重。乞丐王中的故事證明了這壹點。許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故事,如蘇秦的咬錐、匡衡的穿墻引光、車胤的膠囊螢火、孫康迎雪,都在告訴世人這個道理。
(3)
如果妳憑借自己的天賦和聰明,認為自己不需要努力,那麽等待妳的只能是失敗;相反,雖然天賦有限,但如果妳能努力,還是可以成功的。所謂:懶與聾,勤能補拙。
我在高中的時候,讀過壹個寓言叫《上鐘勇》。這是壹個關於壹個名叫鐘勇的人的非常流行的故事,他小時候非常聰明。五歲的時候,他就能像詩歌壹樣引用事物,並且精通藝術和科學。他的父親認為很奇怪,他每天帶著小鐘勇到處炫耀,並贏得壹點獎勵,而不是讓鐘勇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七年後,他的天賦只是中等,七年後,他成了壹個普通人。可見所謂“天賦”不足。
這個寓言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說了。我現在想說的是壹個相反的真實故事。
據說在乾隆、嘉慶年間,浙江會稽(今紹興縣)出了壹個叫章學誠的秀才。這位先生小時候身體弱,讀書慢,壹年的苦讀時間加起來不超過兩個月,天賦不如中國人。他直到14歲才讀完“四書”。20歲之前,他每天讀《不過3200字》。25歲入國子監,成績時常不如人。每次大考,三四百人中只有五六個不及格,而章學誠往往就是這五六個人中的壹個。從國子監到同學,都不屑與他交往。每次他去看成績榜,連打雜的都斜眼取笑他:“這人是不是要問自己是不是名列前茅?”
章學誠的父親做了五年知縣,後來因為壹個輕案丟了官,家裏陷入困境。這對資質平淡的章學誠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為了讀書,他不惜衣被,買了三年的《齊國正史》。雖然“眼力短,心境忘”,但他堅信“日積月累,方為貴。”31歲時,父親在湖北應城去世,因貧困未能參加葬禮。乾隆四十六年(1781),他遊歷河南受挫,回家路上遇到土匪,文獻筆墨盡失,四十歲前寫的作品全部丟失。52歲,從當塗流浪到懷寧,沿街乞討食物。7年後,他在給朋友的壹封求援信中說:“現在所有的貸款都用光了,質空了,很難再支撐下去了。”我只好沿途求助,清徐宋亮之間。“這麽坎坷又落魄,讀書的難度可想而知。然而,即使在這種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也不忘發揮自己的技能,研究經典和歷史,希望假以時日能成為壹名學者。”對古今學術來說可能好不了壹點。"
在風風雨雨中,章學誠通過“追隨和鼓勵”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積累了幾十年的功德,通過艱辛戰勝了貧困,通過勤奮彌補了錯誤,為後人留下了不朽的文化豐碑。在學校,他是前所未有的高手;在地方誌方面,他做出了基礎性的貢獻;而他的《文史依桐》更是公認的反映劉知幾《史通》前後的壹把歷史雙刃劍。
(4)
與努力和上進心相反的,是貪圖安逸,怕苦怕累。這種人,壹般沒有什麽遠大誌向,得過且過;偶爾有幾個不甘沈淪的,也是女人味十足。前者根本不想成就壹番事業,後者實現不了自己的抱負。
有什麽例外嗎?可能會有幸運的人不勞而獲,但是對於訓練來說是不夠的。
明代萬歷年間的學者謝有壹則寓言,諷刺了這種以運氣為必須的人。
據說有壹個人從事釘書釘書。在做生意的路上,他在郊外遇到皇帝,皇帝的平冠不小心壞了,就命釘鉸匠修理。釘鉸鏈把皇帝的帽子修好後,他得到了豐厚的獎賞。後來在我回家路過的壹座山上,遇到壹只老虎躺在地上呻吟。當我看到釘子鉸鏈經過時,我舉起了我的爪子。釘槍看見虎爪裏有壹根很大的竹刺,於是釘槍幫老虎拔掉了竹刺。老虎感謝他,並帶給他壹只鹿。釘工回家後,得意地對妻子說:“我有兩項技能,馬上就能發財。”之後他在門口寫了下面幾個大字:“特修平冠,拔虎刺。”為帝修天冠,為虎拔竹刺,都能遇到意想不到的事。如果這是致富(成功)之道,會讓人發笑!由此可知,不能有僥幸成功的心理。
或者可能有人利用父親的權力獲得虛名,或者在權力的幌子下輕松扮演角色。但這種靠欺世盜人的功名來獲取功名的人,如果沾沾自喜,不服不行,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即使妳是皇帝,如果妳不勤奮,不上進,妳就永遠無法恢復妳偉大的國家。皇帝以下,無論是官家還是豪門,其財富怎麽可能靠它!
如果富家子弟沒有理由不勤奮上進,那麽普通家庭的孩子有什麽可以依靠,怕苦怕累?
(5)
有的孩子會說:“我從出生起就生活在父母的呵護下,像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壹樣疼,爺爺奶奶愛我如掌上明珠。“抱在懷裏怕凍,捧在手裏怕吹,含在嘴裏怕燙。風沒吹過,雨沒淋過,工作沒做過,距離沒做過,但妳讓我痛苦。我能做到嗎?”(好問題!)
沒什麽不好。清朝順治年間,舉人唐震在寓言《山東公子》中對這個問題做了明確的回答。
據說明朝的時候,山東有個紈絝子弟,有錢又隨和,不習慣累。不管多近,他都拒絕不騎馬自己走。去京城壹天,選壹匹好馬,壹個健康的仆人陪妳。馬良的仆人很健康,他壹天只走了200英裏。開心又悠閑!沒想到有壹天,我遇到了強盜,我的馬被搶了,我的仆人不見了。我為土地哭泣,卻沒有人來救我。這麽長時間,除了起床趕路,別無選擇。他壹直走,直到小腿腫了,腳底長滿了繭子。他從河間走到京城,走了十五天。
唐甄感慨道:壹個健康的仆人,壹匹好馬,是本公子遠行的本錢。壹敗,不如馬健,力不如仆。他不能前進也不能後退。這個時候,我們只能跳進山溝裏等死嗎?我必須拯救我自己。馬雖然沒了,但還有腿;仆人雖然不在了,但還是有力氣的。雖然腳很迷人,但也不是不能走;雖然實力弱,但也不是不能拿東西。有的人能飛,卻能像受盡折磨的人壹樣慢慢前行;其他人可以先到耿時間,也可以後到。只要不怕辛苦,不恥未來,雖然沒有仆從Umanosuke,但最後總能走到京城。沒有朋友幫助的學習也是如此。
山東公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站出來嘗試,證明好逸惡勞的惡習並非不可改變。如果魯公子仍能通過努力和勤奮達到目的,更不用說普通人呢?
由此可以得出壹個結論:勤勞刻苦,細膩的少年做不到,但他們不做。
希望大家做壹個努力的少年,而不是壹個迷人的兒子或者迷人的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