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投票
鎖
柏楊(1509年6月11-1574年9月23日[1]),字嶽薇,號玉坡。山西周浦(今鄆城永濟)人。[2]明朝官員。
柏楊,嘉靖八年(1529)進士。早年隨翟鑾遊九邊,得其賞識。後來,他受到兵部兩位大臣張贊和毛伯溫的器重。嘉靖二十五年(1546),任禦史兼甘肅巡撫。他當總督時,屯田修渠築碉堡,百姓安居樂業,疆域凜然。後來擔任兵部左侍郎。掌管冀州、保定軍務後,兩度擊退和蒙古首領孫的進攻,累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嘉靖三十五年(1556),奉巡撫之命,宣府、大同、山西軍務,建偏箱,修駐軍,屢受嘉獎。後調任吉遼總督,回朝任兵部尚書、少保。深受明世宗倚重,視其為左右手。他被任命為吏部尚書。明朝穆宗年間,少府和太子太傅、少師和太子太師相繼被封。萬歷元年(1573),因病回鄉。萬歷二年(1574),柏楊去世,享年66歲。謚號,太傅,被授予“香邑”。
柏楊身材魁梧,處事從容,勇敢而有分寸,被嚴世蕃稱為“天下三大才子”之壹。出入朝廷四十余載,壹向以軍務聞名。他是《玉婆記》和84卷各種奏折的作者。黃明史靜文編載有他的散文和筆記。[3]
原始名稱
伯陽
另壹個名字
楊香義
用於指定序列號的字符和數字
這個詞僅僅是關於
號玉坡[2]
泰晤士報
明王朝
族裔群體
韓(哈)
出生地
山西周浦
出生時
1509年6月11
死亡時間
1574年9月23日
主要工作
《玉婆記·關公忠義序》
主要成就
出門入相四十余年。
政府職位
少師也是太子、太師、吏部尚書。
追授
泰富
謚號
香溢
伯陽
楊伯聲生於明武宗鄭德四年(1509)五月二十四日,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考中進士。原任昆妃縣令,遷長安。後來被招為兵部軍械庫總監,任兵部官。[4]
嘉靖十八年(1539),大學士翟鑾奉命考察九邊(遼東、冀州、傅玄、大同、太原、燕綏、寧夏、固原、甘肅等地)的駐軍部署。),由柏楊陪同。柏楊詳細記錄了這裏的山川河流、民情風俗、駐軍人數和戰鬥力強弱。到了甘肅,部長的少數民族幾百人堵住了路,要賞。翟鑾擔心來要獎勵的人多了,自己享受不到。柏楊讓翟鑾叫來侍衛準備祭典,然後叫來轅門外的少數民族,斥責他們不歡迎皇帝的宰相,準備把他們綁起來,送到相關官員那裏。眾人跪拜告解,翟鑾給先來的人壹點賞賜,其余不敢再來。[5]
嘉靖十九年(1540)正月,翟鑾回京後,舉薦柏楊,認為他能擔當大任。年底晉昂、安達襲擾邊境,兵部尚書張贊依靠柏楊處理。有時候世宗半夜下詔書,楊伯益詳細分析事情,很符合嘉靖的意願。[6]
嘉靖二十壹年(1542),毛伯溫接任張贊的職務後,柏楊本該被調走,但毛伯溫卻刻意奏請挽留。不久,他被調到山東任助理公使學習,當了糧監。[7]
嘉靖二十五年(1546),朝廷破例提拔柏楊為右都兼甘肅巡撫。柏楊上臺後,柏楊大舉開墾土地,要求朝廷招人耕種土地,從不收租。農閑時,在蘇州、玉樹泉、甘州、平川外的大鹿泉修築墩臺,在龍首等地開鑿運河。當初,人為了躲避吐蕃人的騷擾,遷移到蘇州,引進了龐,經常與當地居民發生爭鬥。柏楊為他修建了金白城等七座碉堡,並召集韓棟人的頭領帶領部下住進了碉堡,於是蘇州秩序井然。不久,因為柏楊指揮部下保衛邊疆,他被提升為右副。後來,我回家參加母親的葬禮。[8]
鹹寧的侯秋鸞在鎮守甘肅時有很多劣跡。他被陜西三觀總督曾彈劾,還揭發了30多起貪汙枉法案件。秋鸞升任平陸將軍後,多次在世宗面前詆毀柏楊,但世宗不聽。[9]
嘉靖三十壹年(1551),秋欒被革職,被呂兵恐懼而死。他死後,嘉靖以“謀反”的罪名開棺驗屍。同年,柏楊的哀悼結束了。[10-11]
嘉靖三十二年(1552),柏楊在家任兵部右侍郎,不久又任兵部左侍郎。又任京師禦史,掌管冀州、保定軍務。[12-13]
當初安達逼近京城,從潮河入關。抗議者要求做好準備。因為水流湍急,墻建不起來。柏楊根據水勢修築石墩,安排駐軍和護衛,回京鎮守北京九門。當時,因為敵人的警報,士兵被指派守衛城垛。柏楊警告說:“當敵人來時,妳必須冷靜。怎麽能提前打擾自己!”縣長被撤職了。不久調任冀、遼總督,主管保定軍務。柏楊認為冀州離京都很近,保護京都地區和皇陵很重要,於是派人劃地設防。[14]
嘉靖三十三年(1554),蒙古首領杜爾、代孫率領十余萬騎兵劫掠虞姬鎮,猛攻邊墻。柏楊百思不得其解,在古北口合枕,力勸連長周貽昌全力抗敵。世宗得知後,送給柏楊衣服,並為官兵們支付了大量的金錢。蒙古人攻了古北口四晝夜,破不了關,就往別處攻。柏楊招募敢死之人,利用黑夜生火擾亂敵營。蒙古軍被迫撤退,柏楊因功被提升為右都,其子被封千戶。[15]
嘉靖三十四年(1555),孫率部劫掠宜昌,被擊退。柏楊因為有功被提升為兵部尚書,記下了防秋的功勛,給了太子壹點保護。當時嚴嵩父子以權謀私,各部門的職權經常被打亂。柏楊恪守職責,拒絕接受任何條件。嚴嵩非常生氣。[16]
嘉靖三十五年(1556),柏楊因父親去世而辭職。不久,接替他的兵部尚書徐倫被罷官,世宗重用了柏楊。因為最後的哀悼期未滿,柏楊婉拒了。但當時大同右衛被圍半年,城內缺糧,形勢危急。世宗下令總督柏楊宣布大同和陜西的軍事事務,柏楊很快穿著喪服出到他的崗位。危急時刻,被圍之敵已被侍郎江東等人率領的明軍擊退。柏楊慰問守城官兵,哀悼遇難者,慰問遇難者家屬,上奏朝廷,提出處理善後十件事。後來,朝廷讓伯陽鎮守邊城。[17]
柏楊要求在敵人占領的地區免稅,於是他招募壯丁分別為勇將和從將。根據駐守邊境的部隊不習慣車戰,無法阻止敵人騎馬疾馳的情況,柏楊請來建造100個偏箱,分成左右警衛車,以便在防禦敵人時互相支援。大同側墻年久失修,多處漏水。柏楊組織軍民迅速修復,改善駐軍設施。為了確保紫荊關和明朝皇帝陵墓的安全,柏楊在加強居庸關南山守備的同時,派兵嚴守銀柴山和馬邑山。為了阻擋蒙古人進入陜西,楊慎等地的邊墻和壕溝被修復。在牛心山、大同等地,修建了9座城堡和92個碼頭,連接大同佐為的高山站和大同鎮。同時,挖掘了兩條大壕溝和六十四條小壕溝,每條都有十八英裏長。花了50天完成,被法院獎勵。[18]
世宗幾次想召回柏楊,又擔心邊境,於是問嚴嵩。嚴嵩壹直不喜歡柏楊,就臨時打* * *江東兵部事務,等秋防完成,就不叫柏楊了。秋防後被封為太子太保,留任侍衛。蘇素記得歌手和叛徒,等等。他幾次用輕型自行車襲擊邊境口岸,柏楊相繼設計並攻占了邊境口岸。並派騎兵多次襲擊敵人,敵人稍稍移動了營地。柏楊提議修建由前省長翁萬達創建的側墻,以帶回被敵人掠奪的1600多人。他還邀請朝廷疏浚傅玄和大同荒地的水利設施,並少征租稅。他被任命為冀遼總督。秋防再次完成後,朝廷打算召回柏楊,但吏部尚書吳鵬不同意。鄭瀟當時代理兵部,辯解說:“柏楊在冀、遼、冀、遼都穩,在兵部卻安。”柏楊隨後被召回,封存了更少的保險。[19]
世宗曾對內閣大臣說,“自從柏楊入朝以來,我壹直擔心邊境,所以我會和柏楊商量,讓他未雨綢繆。”楊對說:“今天的九邊鎮是最重要的。我請求陛下下令邊境官員將敵軍驅逐出大通,使他們無法接近虞姬。先奏報將軍、將軍自杜詩偵察情況,在黃驊、古北等要沖預設防,不讓壹騎入關。”世宗稱之為。[20]
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月,敵軍蜂擁進冀州,聲稱要進犯遼陽。冀遼太守楊軒引兵東進,柏楊叫他攔住。他親自給他寫了三封信,但楊軒最終沒有聽他的建議。柏楊撫摸著箱子,嘆了口氣:“丟了!”緊急征召增援,敵軍已擊潰強子嶺守軍,入侵通州。世宗嘆道:“耿旭年(即1550年耿旭之變)的事件又出現了。”幾支軍事力量相繼到達。任命江東太守宣為都督,駐守帝都,鎮遠侯分撥京營兵於城內外。被阻後,敵人向東進發,蹂躪順義、三河,劫掠壹空後撤退。不發壹箭,援軍沿途殺散敵騎或殘敵,自稱壹等功。世宗很不高興,告訴柏楊說:“敵人的小偷帶著大量的戰利品離開了。以後怎麽處罰他?”所以他殺了楊軒。柏楊擔心他自己,而徐階盡力保護他。世宗記得柏楊以前的功績,沒有被定罪。過了很久,柏楊被任命為官方大臣。[21]
隆慶元年(1567),明太祖穆宗根據世宗遺詔,聘請了受過勸諫處分的大臣,所有死者都得到了撫恤金。當時所有官員都清點過了,山西沒有壹個人被革職。胡彈劾庇護同鄉,先後請辭。法院安撫挽留,反駁輿論。經過三次壹品官的考試,柏楊被提升為少爺和太子老師。[22]
穆宗打算巡遊南海,柏楊帶領同事出謀劃策;這個建議詹陽丕因直言不諱而被駁回,柏楊據理力爭。龐與商議屯兵之事,被挽留,遂違背之願,謊稱身體不適回國。尚書劉體幹等人未能為柏楊效力。高拱掌管吏部時,推薦柏楊為大將軍。穆宗發布聖旨,任命他為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卻說奏知嵇、常攻守之策,曰:“官人說,守城怯。這個能聽出來,但是沒什麽作用。墻外戰鬥,傷害占70%,收益占30%;墻裏打架,優點占10%,缺點占90%。靠著城墻,叫先到達戰場,伺機而動。名義上防守,其實就是打架。身為大臣的我,抵制了孫十萬元的號召,認為自己應該守住城墻,毫無疑問。”所以聲明明確呼應並援助,肯定了駐軍,布置了北京營,告知了少數部落,修改了內部治理。穆宗全都聽取了他的意見。[23]
隆慶六年(1572),高拱罷官,於是改派柏楊掌管吏部,並升任為太尉。因為他的功績,他把壹個兒子記為國子,得到了很多獎勵。[24-25]
萬歷元年(1573)八月,柏楊在Xi月壇祭祀夜光神和天上的星星時,突然病倒。回到政府後,他要求壹名官員返回李。幾經堅持,他得到了明神宗的允許,朝廷派他的兒子楊俊民和楊俊青與他壹起服役。[26-27]
萬歷二年(1574)八月二十三日,柏楊在家鄉去世,享年六十六歲。宗申聞知,賜與太傅,謚號香邑,命楊伯子為中書舍人。[28-29]他死後,徐階為他題寫了墓碑碑文。[30]
從嘉靖十九年(1540)起,柏楊任兵部侍郎,後歷任兵部左侍郎、兵部尚書,受到明世宗的高度重視。[6][31]
嘉靖二十五年(1546),柏楊以右都為欽差甘肅巡撫,屯田、修渠、築碉堡,百姓安居樂業,疆域凜然。他還指揮部下在永昌、範縝、山丹等地破敵,斬首140余級。[8]
在冀州和保定進行了短暫的軍事行動後,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和嘉靖三十四年(1555),蒙古首領巴和代孫兩次戰敗。[15][16]
嘉靖三十五年(1556),奉巡撫之命,宣府、大同、山西軍務,建偏箱,修駐軍,屢受嘉獎。[19][18]
柏楊寫了十卷《玉婆記》,七十卷《奏疏》,四卷《雜文》。[32]《黃明史靜文編》(卷273-278)載有《楊襄疏》和《楊襄紀》。[3]
柏楊高大強壯,他能從容地處理事情,而且他有勇氣和度量。出入朝廷四十余載,壹向以軍務聞名。[33]嚴世蕃認為,“天下有才,只有自己和陸炳、柏楊三人。”明朝的世宗非常擔心邊境。柏楊總是提前部署他的防禦,世宗依賴他作為他的左右手。[31]
王瓊:妳善良又自愛,妳未來的名聲不會屬於我。[30]
鄭瀟:渤在冀,遼在冀,遼在安,有此軍,九面皆安。[34]
徐階:當時進進出出的,學吳為之術,依仗天下之安,然後是太子的導師、吏部尚書少師,楊公時是第壹個。[30]
柏楊墓表:吉福!如果妳是皇族,那就只剩下壹個認德的大臣,遇到危險就會越來越暴露。如果妳是男性,妳幾乎會和別人在壹起。他做官四十多年,十個人裏有七個都參與過軍事。魯之東為東,魯之北為北。壹切受人指使的事都被打敗了,那麽魯也會掉頭避之,大有作為,他就能擁有近代的兩樣東西。據宰天官贊兩朝變法之治的尚卿說,忠德得到弘揚,競爭受到抑制,榮譽之譽在前業中大大增強,有益光明。人們說,“有權力的人毀滅,有高成就的人毀滅。”這個壹般人都能聽出來。如果它們是公開的,為什麽不呢?[30]
張:(1)自禹登朝以來,我見了的屠龍者,心中暗暗佩服,與夫君相約忘年。他在部隊待久了,走遍了城鎮,鞠躬盡瘁,練就了壹身軍功。我從大眾中問及中國控夷之計,兵之能不能,而我對其如數家珍,了如指掌。所以自從我在* * *,就采取了畫軍務的措施,公共的我建的比較多。[35] 2李果無文,韓範無武,雌雄同體。[35]
王世貞:①楊文相公壹清,三將軍制三邊,長吏部,加少師、太子太師;、龔等人,當時的總督冀遼、總督宣達、吏部尚書和太子太子太子。兩人都是弱者,姓氏略平等。很像的都是擅長當將軍的,但至少有戰功。截然不同的是,文祥登上了內閣的頭把交椅,比沒有孩子的項羽活得更久,而項羽生了很多孩子,也很貴。[36] (2)周浦的楊公博,以少師為吏部;諸侯拜昔,兵部護少;張公四維,與少傅同在內閣。分成三個孤兒,都很親。可以用驚喜來形容。[36]
何:柏楊、譚綸、龐都有壹段時間是很能幹的大臣。伯、倫善於治兵,善於治傅。嘉靖年間,柏楊非常依賴他,尤其是主上。可以說,他對公眾的利益了如指掌,並致力於此。他是個紳士。[37]
沈德福:嘉靖初年,楊家庵出發去邊疆,沒有戰功可記。後來楊玉坡出了鎮,進了樞紐,名氣也就大了。[38]
查繼祚:國不如不知兵而善戰。楊威的畫(應該只能做,下同)是可行的,可以長期做,沒有壞處。很遺憾朝廷專門洗白,沒啥意思。而它的衰落,撫卷而思,是什麽?[39]
張:明朝中葉,邊防崩潰,經費匱乏。當時很少有大臣關註這個。如果柏楊、馬森、劉體幹、葛守禮、金雪艷是壹個家族的話,他們會遭受壹些經濟損失。就設施和設施而言,只是暫時的補充,維持不了多久![34]
蔡東藩:張說他救了好時候,他就接近內參監軍,毀了高拱。他們都對上帝懷恨在心,甚至想過要殺了高的屍體和赤高氏族。他怎麽會這麽尷尬?要不是楊和葛,群臣爭* * *,大禹就建立了,那就很悲劇了。[40]
內閣大臣高拱當政時,有意誣陷徐階的前實錄。柏楊拜訪了高拱,並盡力清理徐階。高拱為之動容,事已至此。此後,便推張出了高拱,準備對小心他的罪名,與進行堅決的鬥爭。等到監牢興起,和杜葛守禮就去找張想盡辦法解救高拱。張生氣地說:“二公有沒有說我對高公有偏見?”柏楊回答說:“我不敢,但是除了妳,沒有人能拯救世界。”在任命葛守禮與巡撫朱聯審時,暗中為他出謀劃策,唆使校尉恐嚇王翻供;又指示高拱的仆從混在人群中,指示王辨認,卻茫然分不清,事情也就明白了。人們因此稱贊柏楊是壹位長者。[41]
曾祖父:陳陽,因為柏楊的高貴而送給朱郭的禮物。[43]
曾祖母:張,貴族給壹品夫人的禮物。[43]
祖父:楊軒,因為柏楊的高貴而送給朱郭的禮物。[43]
祖母:趙,貴族給壹品夫人的禮物。[43]
父親:楊展,壹個官員去四川視察事務,後來因為柏楊的貴族身份把它給了朱郭。[43]
母親:田,貴族給壹品夫人的禮物。[43]
柏楊長子楊俊民,嘉靖四十壹年(1562)進士。他是內務府大臣和太保親王的官員。他死的時候被封了少保,後來又被封了少傅和太傅。[34][44]
柏楊次子楊君石,萬歷三年(1575)進士,在陜西鳳翔升官。[44]
楊,之三子,官宦子弟。[44]
柏楊第四子楊俊青,隆慶二年(1568)帶頭習武,掌管錦衣衛。[44]
側房何所生的,是個官學生。[45]
《光祿博士朱果及太子太史公署尚書贈太傅舒公伯墓碑》[30]
“光祿列國大夫、太史公吏部大夫少師,贈太保易楊公墓誌銘”[35]
《罪才列傳》卷十壹《經濟大臣列傳》[39]
《明史·卷214·傳120》[34]
2010電視劇張:畢祖訓飾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