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考研網大全 - 免費翻譯 - 皇帝、國王、帝國和王國的區別是什麽?

皇帝、國王、帝國和王國的區別是什麽?

Empror和King在歐洲歷史上有完全不同的定義。“國王”從壹開始就是指世襲的專制君主,而“皇帝”在拉丁語中原本是“將軍”和“軍事統帥”的意思。因此,羅馬帝國的君主可以自稱“皇帝”,但絕不能自稱“國王”——因為從理論上講,羅馬皇帝的權威來自人民和元老院,他是元老院授權的首席長老、執政官、軍事統帥、護民官和大祭司,而不是“世襲專制君主”。

事實上,在羅馬帝國早期,很少用“皇帝”壹詞來稱呼君主,壹般稱之為“凱撒”或“奧古斯都”(在哈德良時期,“凱撒”也用於稱呼皇帝的繼承人)。直到現在,德語和俄語中的“皇帝”和“凱撒”還是壹個詞根(“沙皇”就是“凱撒”)直到戴克裏先上臺,拉丁語“皇帝”才開始流行,成為羅馬君主的通用稱謂。

歐洲的第壹個皇帝是屋大維,羅馬元老院的“第壹公民”(雖然“皇帝”的稱號在當時並不流行)。理論上,此後歐洲所有的皇帝都繼承了屋大維傳下來的羅馬王冠,否則就是非法的。那麽,我們來看看從屋大維開始的帝冠,然後是誰傳下來的?有多少家族和帝國曾經有幸擁有“皇帝”這個至高無上的頭銜?

從屋大維到戴克裏先,雖然帝國中心東移,但羅馬在名義上仍是帝國的首都。戴克裏先登基後實行“四帝* * *”統治,羅馬完全不在帝國四都之列,這標誌著羅馬帝國開始失去向心力和統壹的政治基礎。公元4世紀末,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狹義的羅馬帝國),象征分裂的“雙頭鷹”成為帝國國徽。這樣,歐洲就有了兩個合法的皇帝制度。其中西羅馬帝國在5世紀很快滅亡,無人繼承王位。東羅馬的皇帝制度壹直維持到1453年被土耳其人消滅。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歐經歷了壹段“無冠”時期。雖然法蘭克王國的權力很強大,也誕生了克洛維斯、皮聘這樣強大的君主,但他們畢竟是“國王”,是繼承蠻族法制的地方君主,而不是繼承羅馬法制的“歐洲主子”。直到公元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在羅馬大教堂被教皇加冕,教皇宣布他為“羅馬皇帝”和“奧古斯都”,結束了西歐300多年沒有皇帝的歷史。“羅馬皇帝”不僅僅是壹個榮譽稱號,它意味著查理是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羅馬帝國的權利和義務已經轉移到查理和他的繼承人身上。早已滅亡的西羅馬皇帝制度,現在由查理重新建立。

然而查理的帝國很快分裂,皇帝的頭銜由查理的孫子“禿頭查理”繼承,他是中央法蘭克的國王。法蘭克王國繼續分裂,皇權落入意大利北部壹群小王子手中,失去了神聖性3。直到公元11世紀,出生於東法蘭克(今德國)貴族的奧托再次從教皇手中接過王冠,宣布建立“德意誌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從此直到19世紀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壹直是歐洲名義上的領主,其他國家的所有君主都沒有資格自稱皇帝的稱號,在名義上必須服從。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包括今天的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意大利北部、法國東部、荷蘭、比利時等地區,但是這個帝國是由很多封建領地組成的,非常不穩定,皇帝根本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威。13世紀後,皇帝不再世襲,而是由波希米亞(捷克)國王、科隆大主教、薩克森公爵和勃蘭登堡邊疆等“七選者”選舉產生。從16世紀開始,來自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逐漸控制了皇帝的位置,“選舉”成為壹種形式。自從東羅馬帝國在1453年滅亡後,歐洲只剩下壹個合法的皇帝,那就是來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皇帝。

東羅馬帝國的滅亡給了同為東正教的俄羅斯壹個乘虛而入的機會。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東正教教士的強烈建議下,決定以“東羅馬帝國繼承人”的身份出現,稱莫斯科為“第三羅馬”,自稱“沙皇”(凱撒),並在彼得大帝時期將其改為“皇帝”(但仍俗稱“沙皇”), 這也是歐洲歷史上誕生的第四個帝國(前三個分別是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雖然俄羅斯帝國在名稱上與“羅馬”無關,但歷代沙皇都稱莫斯科為“第三羅馬”,並聲稱繼承了東羅馬的正統傳統。 所以從法律上來說,沙皇的王冠還是來自羅馬帝國。

從上述歷史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直到18世紀,“皇帝”的稱號都與羅馬帝國密不可分,只有羅馬帝國精神的繼承者才有資格被稱為“皇帝”。18世紀歐洲最強大的君主是“太陽王”路易十四,但他從未想過自稱“皇帝”,因為法國王位與羅馬帝國毫無關系,而且當時西歐還有唯壹合法的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在19世紀初拿破侖上臺時,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拿破侖把教皇叫到巴黎,讓他給自己加冕,稱自己為“法蘭西的皇帝”——這是近2000年來皇帝的稱謂第壹次脫離“羅馬”二字。但拿破侖很快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取消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稱號。其實他也是想制造壹種“法國皇帝在歐洲是正統”的印象,而這種“正統”也是和羅馬分不開的。不然拿破侖為什麽堅持要教皇給自己加冕,給他的兒子取名“羅馬王”?

拿破侖的帝國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幾年,但拿破侖開創了認領王位的先例,那些與羅馬王位毫無關系的君主也準備認領王位。拿破侖倒臺後,哈布斯堡家族迫不及待地再次自稱“皇帝”,但此時神聖羅馬帝國已經滅亡,哈布斯堡家族不得不改名為“奧地利皇帝”。英國與羅馬皇位無關,英國民主傳統不允許其君主自稱“皇帝”。然而,由於印度已經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君主已經改名為“英國國王和印度皇帝”,與哈布斯堡和羅馬諾夫家族平起平坐。65438年至0849年,拿破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篡奪了法國政權,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宣稱繼承拿破侖帝國的法制。這樣,歐洲同時有三個半皇帝——奧地利皇帝、法國皇帝、俄國皇帝和英國國王、印度皇帝(各占壹半),這是歷史上最多的。

1871年建立的德意誌帝國是歐洲歷史上最後壹個帝國。普魯士王國接連擊敗丹麥、奧地利和法國,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威廉壹世在凡爾賽宮加冕為德國皇帝。德意誌帝國雖然建立在奧地利和法國的廢墟上,但普魯士人並不認為自己的王位是從奧地利或法國“奪取”來的,而是驕傲地宣稱自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因此這個帝國也被稱為“第二帝國”,與後來希特勒的“第三帝國”遙相呼應。雖然德意誌帝國自認為是羅馬帝國的正宗繼承人,但他們並沒有廢除奧地利王位,法蘭西帝國卻被革命推翻了。歐洲仍然保持著“三個半皇帝”的地位,直到第壹次世界大戰,三個帝國相繼被推翻。

(註:國內譯者常把阿拉伯、奧斯曼甚至英國稱為“帝國”,這並不準確。阿拉伯君主自稱“哈裏發”,即“先知的繼承人”;奧斯曼君主自稱“蘇丹”,即“軍事長官”;雖然英國偶爾稱自己為“帝國”,但英國國王只擔任印度的皇帝,而不是整個大不列顛。他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皇帝”。

  • 上一篇:吳·誇張翻譯詮釋
  • 下一篇:妳有報警的收據嗎?
  • copyright 2024考研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