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朗”是中國南方的壹個少數民族。其中文名為“德昂”,原名“崩龍”,1985改為德昂。
德昂族分布在德宏州五縣壹鎮,保山、臨滄、思茅地區的縣。瀘西縣三合山和鎮康縣軍弄是德昂族聚居區。人口接近1.8萬(2000年統計)。
德昂族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古老少數民族之壹,起源於古濮人,與哀牢關系密切。公元前2世紀生活在怒江兩岸,是較早開發保山、德宏地區的民族,唐宋時期能夠自己制作陶器。歷史上德昂族先民於12-15世紀建立金牙國,後逐漸衰落,元朝以後成為戴土司的屬國。至今在瀘西縣、芒市河等地還有巨大的古德昂族村落遺址。
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以前男孩子10歲,要進寺廟給和尚學佛經。過了幾年,他們就可以回歸世俗,有幾個還升佛了。
德昂族喜歡喝茶,家家都有茶樹。
德昂族服飾以深色為主,不同支系的女子服飾也不同,主要以其裙擺橫條文的顏色來識別。女人們經常穿著黑色和藏青色的羊毛衫和長裙,頭上裹著布,戴著銀項圈、耳罩、耳環、紅色絨球和其他珠寶。男士常穿大排扣襯衫和寬窄褲,頭上裹著黑色或白色的頭巾。青少年喜歡戴大耳環和銀項圈。
按照德昂族的習俗,女孩長大後要戴幾個甚至幾十個腰箍。腰箍由藤條制成,染成紅、黑、綠等顏色,有的還纏有銀線。這種獨特的習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莽部落以“藤條纏腰”為裝飾的習俗的延續。傳說古時候德昂族女子滿天飛。男人為了留住女人,用藤條在女人腰間做陷阱。現在腰圈已經成為德昂青年的愛情信物。
五顏六色的絨球是德昂族特有的裝飾品。男人頭巾的兩端和胸前,女人衣服的下擺,衣領,青年男女的耳環和管手帕的周圍都用彩色絨球裝飾。
德昂族還有畫牙紋身的習俗。
德昂族的傳統節日多與佛教有關,最重要的是潑水節。清明節後的第七天(4月中旬),德昂族的潑水節和傣族的潑水節壹樣,特點是給長輩洗腳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