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時之所以去掉元音,與十誡第三條“不可妄稱神名”有關。猶太人這樣做是為了提醒神的子民不要以神的名字稱呼神。然而,這種理解並不完全正確,因為第三誡說的是“妳們不可稱為虛名”,而不是“妳們不可稱為神的名”。
當亞述和巴比倫毀滅以色列的北部和南部國家時,以色列人被流放了七十年。七十年後,以色列人回到了應許之地,並開始了解敬畏上帝。因為他們終於明白,他們被放逐是因為他們得罪了上帝。但這個敬畏上帝卻走向了另壹個極端,那就是我不敢提提神這個名字。他們會用不同的代名詞,如“永恒的”和“有福的人”,而不是上帝的名字。
到了希臘羅馬時期,因為希臘文化的影響,很多散居各地的猶太人聽不懂自己的語言。公元前三世紀,猶太人開始計劃將希伯來聖經翻譯成希臘語,以方便那些不懂希伯來語的猶太人學習。
聖經學者稱希臘文舊約為lxx,我們稱之為“LXX”。為什麽說“七十人”?因為“LXX”是羅馬數字,所以X代表10,L代表50。兩個“X”(10)加上“L”(50),壹個* * *就是70。“學者”是指抄寫員。據說當時是72個抄寫員翻譯的。後來因為其他壹些原因,就叫lxx了。
翻譯的時候,他們決定放“?”(YHWH)翻譯成希臘文(Kurios,即“主”),以免不小心念到神的名字。從這個傳統,神的名字變成了Kurios(主)。上帝的名字從此從希臘聖經中消失了。
《聖經》英文版繼承了猶太人“不可妄稱神名”的傳統,也將YHWH翻譯為“主”。當妳閱讀英文聖經詩篇110 1時,妳會註意到有兩個“主”,用不同的方式寫著——“主對我主說,妳坐在我的右邊,我從來沒有讓東西纏住妳的腳凳”(欽定本)。第壹個大寫的“主”是YHWH的翻譯。但是,中國版走了另壹條路線。譯者知道YHWH是神的名字,所以翻譯成“耶和華”。所以中文聖經第110節翻譯過來就是“主對我主說,妳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妳的仇敵作妳的腳凳。”
這是基督徒應該知道的歷史背景。了解了這些歷史背景,就不難理解為什麽中英文版本會有這麽多的差異了。
那麽“主”是怎麽來的呢?由於YWHH不能讀,有學者建議將Adonai和YWHH合二為壹,即將Adonai的原音A、O、A塞進YWHH成為YaHoWaH(欽定版聖經的音譯是耶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