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忠臣之言。
來源(宋)司馬光《子貞觀元年》:(太宗)嘗共青曰:‘欲見己形者,必投鏡;欲知其錯,必先忠。如果他的君主向自己進諫,大臣們聽從他的命令,怎麽會只有他壹個人喪了國呢?" "
諫:固執己見,拒絕接受別人的話。要固執。修養:白色被認為是修養。
描述司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學家。字君實,陜西夏縣(今山西省)涑水鎮人,世稱涑水先生。保元進士後,封文為國公,謚。治平三年(1066)寫成《同治》八卷,英宗稱好,命壹局繼續研究;宗申為該書題名《子同治簡》,並親自作序。元豐七年寫了壹本書。還有其他作品如司馬、和魯。
《資治通鑒》,編年體通史。294卷,另有30卷用於考證和編目。該書始於周威烈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止於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前959年)。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少於經濟文化B書,貫穿1362年的歷史,為歷史的研究提供了更為系統完整的資料。
句子的本意是,奉承者壹味地奉承君主,君主聽不到忠厚直爽的話。所以妳主要是想知道自己的過錯,壹定要依靠忠臣的建議。進壹步指出,過分奉承,就有“亡國”的危險。後來常用來指各級領導要做好工作,減少錯誤,要虛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