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最初是以手稿的形式在社會上流傳,後來被蘇州都武廟的居士楊在湖龍街的壹個冷攤上看到。他立即帶回去刻制,由王韜作序,發表在東吳大學《燕來紅》雜誌上。這使得這塊文學“碧玉”得以出土,得以問世,再度輝煌。
《閨樂》這篇文章是關於這對夫婦愛情的感人故事。兩情四溢,溫馨甜蜜,筆墨純正,不猥瑣輕浮,語言含蓄,讓人不用言語就能明白。其表現手法重在率真熱情,自然幽默,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氣息。在明清文言筆記中堪稱“壹品”。
《閑情逸致》壹文選取了夫妻間生活中的瑣碎細節,但作者卻把片段渲染得非常詩情畫意,讓我們覺得仿佛“人人都有,但確實人人都沒有”。而且這篇文章結構精巧,別具壹格,讀起來像是銀線穿珠,水晶般灑落滿地。
《閨中樂》《閑中樂》後來被改編成話劇,由上海明星公司搬上銀幕,經久不衰,傾倒無數觀眾。
壹篇名為《憶苦思甜》的文章,是文人落魄後的苦澀自白。語言簡單,感情真實。比如母親生病時“隱形,缺醫少藥,親友無人相助。”空空的口袋,他為什麽會死,為什麽要傳呼?可謂“但不像曾經壹起窮過的人知道的那樣”,悲痛摧人淚下。
《壹個旅行家的遊記》整體結構合理,作品本身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意義。
俞平伯先生曾把《浮生六記》比作“壹顆純凈的水晶”,稱贊它“美麗迷人,讀來引人入勝”,並專門為作者寫了年譜。林語堂先生努力把這本書翻譯成英文,介紹給西方讀者。在他的兩本暢銷書《中國人民》和《生活的藝術》中,有很多引用自《浮生六記》的話。因此,這本書走向了世界,越來越受到國內外讀者的關註,在古典文學的長廊中占有壹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