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考研網大全 - 免費翻譯 - 如何寫好學術論文

如何寫好學術論文

這幾年感覺稿件質量大不如前。幾年前開始審稿時,初審通過率90%以上;在過去的壹年裏,只有20%左右,60%左右有各種問題需要糾正和重試,20%左右不能錄用。我常常想,是不是因為看了太多稿子,眼神有些別扭,什麽都不喜歡;仔細想想也不是。只是最近稿件質量下降太明顯了。有壹次,某期刊編輯部開座談會,主題是如何提高期刊水平。公認的提高水平的前提是稿件的高質量。對於近年來稿件質量的下降,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至於原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誌認為是作者隊伍的年輕化;有的同誌認為,在壹些對個人或單位的評價體系中,把論文數量作為壹個指標設置,導致單純追求數量,粗制濫造。誠然,這些都可以是原因,但有些是不以我們自己的意誌為轉移的。我們應該看到,這對青年作家來說是壹種必然趨勢,是壹件好事,尤其是青年作家正處於創作旺盛期,這是壹篇好文章的重要保證。在我看來,論文質量下降表面上是嚴重的,但主要原因還是論文寫作的基礎訓練不夠。這種情況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所以我總結了壹下審稿中遇到的問題,希望對壹些作者寫作有所幫助。第壹,科技論文的內容是中學時候學的。文章的主要體裁是記敘文和議論文。記敘文講的是壹個事件的背景、過程、影響,也可以加入壹些作者的感受。議論文是關於壹些問題的論證和證明論點正確性的驗證工作,即提供論據,進行推理,最後得出結論。所以,這兩個流派很不壹樣。還有壹種體裁接近議論文,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只表達自己對某些問題或現象的看法或印象。雖然有觀點,但並不刻意證明觀點的正確性。這類文章屬於散文中的隨筆,這篇文章屬於這類文章。科技論文應該是議論文,至少要有觀點。壹般來說,科技論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不是“是什麽”,而是“怎麽做”和“為什麽”。“怎麽做”的文章中最好有“為什麽要做”的內容。有些作者很容易把議論文寫成記敘文,尤其是做了某個項目的研究後的結論性文章,只說怎麽做的,很少說為什麽做。原因可能是這個文筆很流暢,因為作品是他(他們)做的,過程很清晰,妳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說清楚。這樣的文章不夠深入。這幾年軟件被大家關註,但是大部分關於軟件的文章都屬於這種情況。另外,軟件裏有很多線索,要說清楚,不分厚薄,涵蓋壹切,篇幅也不短,有點混亂。科學論文既不是工作總結,也不是手冊。論文內容的正確性當然很重要。但是不同領域的錯誤差別很大,很難壹概而論。不過有五點需要註意:(1)壹定要有創新,至少要有新意。有沒有創新是很多刊物考慮就業最重要的出發點,尤其是像《中國科學》這樣的權威刊物。沒有創新,就不可能雇傭他們。可以說,創新有兩種: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工科論文中,原始創新很少,大多是提出壹些新的方法和算法,或者用別人沒用過的方式分析壹個問題,屬於集成創新。雖然這也是可取的,但論文必須雄辯地解釋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結果。有壹篇關於基於hermit樣條的彩色圖像道路提取方法的論文。方法本身沒有錯,但是有兩個結論是有問題的。首先,用hermit樣條擬合提取的不連續路標,得到連續路標。其實普通的三次樣條或者多項式擬合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其次,hermit樣條更適合表達圖像上彎曲的道路標線,但沒有數據說明為什麽其他擬合曲線不適合。這樣,雖然別人沒有在道路提取中使用過隱士樣條,但是本文的新穎性也就沒有了。論文的寫作壹定要突出重點。有壹篇關於機器人靈巧手的文章。項目本身做的不錯,但是這篇文章涵蓋了靈巧手的結構、手指驅動、抓取控制,各個部分都不透徹,沒有深度。如果這篇文章能把重點放在尺寸有限的靈巧手的驅動上就好很多了。還有壹篇關於tele-technology的文章,先講微單相機的結構,再從壹些書上摘錄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它們之間沒有有機的聯系,所以這篇文章根本沒有內容。如果把重點放在視覺系統小型化所解決的問題上,恐怕能寫點什麽。(3)論文內容應真實正確。這壹點非常重要。不作弊是好的科學道德。如果人家看到假的,這篇文章肯定不會用。有壹篇關於控制算法的文章,是模擬算法的。仿真中使用的關節角度函數為q=0.1sin(3πt),周期明顯為(2/3)s,但仿真曲線的周期為2.8s,最大角速度小很多。這個結果至少讓人懷疑作者沒有真正做過模擬。(4)關於綜合篇。總結文章的內容主要是關於某壹特定課題前人做了哪些研究,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進壹步研究。最重要的是指出了這個課題進壹步研究的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寫壹篇全面的文章其實很難,需要大量的信息。而且要分析信息,去粗存精,去偽存真,構建戰略地位。千萬不要看了幾篇發表的論文就寫總結。⑸關於文中的公式。科學論文中壹般都少不了公式。公式推導正確很重要,但沒必要把壹步壹步的推導過程寫清楚。有些文章雖然寫了公式,但如果不註意公式中所用符號的解釋和公式的適用條件,這樣的公式是沒有用的。有壹篇文章講的是以三塊人工肌肉為執行機構的並聯機構。作者試圖建立其數學模型。前面寫了人工肌肉輸入氣壓與肌肉長度的關系,列出了力平衡方程。然後說把前者和後者結合起來得到壹個非線性狀態方程,把它作為壹個數學模型。方程中有很多系數,顯然與機構和肌肉參數有關。作者只是沒有寫出系數和參數之間的關系,讓人懷疑這個模型是不是推導出來的。即便如此,這樣的模型也只是壹個通用公式,毫無用處。二、論文標題論文標題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標題應該與文章的內容非常相關。這壹點經常被忽視。有的標題太大;有些太局限了。有壹篇文章的題目是《服務機器人仿人手臂的運動學研究》,是作者在開發服務機器人時對壹個七自由度手臂的運動學分析。“人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這種冗余自由度手臂的逆運動學求解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用於服務機器人。如果把題目改為“七自由度仿人手臂逆運動學的壹種解法”,既有學術意義,又是作者的研究項目。還有壹篇論文的題目是《登月機器人關節潤滑技術研究》,講的是壹種固體潤滑膜的制備和特性。這篇論文的題目太大了。而且如果題目中明確提到登月機器人,需要有模擬月球超低真空、超低溫、強沙塵環境的實驗,目前還不具備條件。如果將題目改為“二硫化鉬基固體潤滑膜的制備方法及特性研究”,既縮小了範圍,又避免了目前還不能進行的實驗。還有壹些論文題目本身就有問題。比如有壹篇博士論文,題目是“仿人機器人的動態行走控制”。走路是靜態的嗎?當然不是。甚至原地踏步也是動態的。這樣的標題不是笑話嗎?第三,摘要是對文章內容的總結。應該簡明扼要,只需要說明寫論文的目的,使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結果。在壹篇寫得很差的摘要中,經常會有壹些無用的詞。比如“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應用領域更加廣闊,某個問題已經成為研究的熱點”,等等都沒用。四。引言引言的目的是提出本文要解決的問題。介紹要開門見山,簡明扼要。有些人寫關於機器人的文章。起初,捷克作家寫的壹部戲劇中的壹個機器人奴隸名叫羅貝塔。第壹個工業機器人是1950年美國造的,繞了太多圈子,有點“壹個字必須叫希臘”。許多論文有必要在引言中簡要描述壹下前人在這壹領域所做的工作。特別是那些對以前的方法提出改進的文章更有必要。需要註意的是,對前人工作的總結不能斷章取義,刻意歪曲他人的意思,突出自己方法的優點,更不可取。在壹篇論文中,對前人工作的總結應盡量放在引言中。在正文中,如果沒有必要,就不應該再有這樣的段落。文獻的引用應該是正確的。妳的文章引用了壹些文獻,別人的文章也可能引用妳的文章。如果引用的時候不註意正確性,可能會傳下去。壹篇關於遙操作的文章引用了美國《自然》雜誌的壹篇文章,文章中提到遙操作在相距7000km的兩個地方進行,從操作端到執行端反饋信息只用了150μs。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無線電波直線傳播,也至少需要46.67 ms,後來發現作者引用時出錯。如果文章發表,以《自然》雜誌的權威性和這篇文章作者的影響力,這個錯誤的數據肯定會被再次引用。壹些論文也開始引用網絡上的文獻和新聞。在線文檔的可信度更好;由於種種原因,新聞的可靠性不高。我們用裝甲車為某試驗基地研制了壹種遙控靶車,在《兵器知識》上報道過。因為有些內容不方便公開,所以對文章做了壹些技術處理。消息傳到網上,變成了“中國成功研制出遙控裝甲車”,“螞蟻”變成了“大象”。所以如果要引用網上的消息,壹定要通過其他渠道核實消息。很多論文也在引言中說明文章的結構。雖然字數不多,但也沒必要。對於論文而言,由於篇幅較大,在引言中說明整個論文的結構是合適的。發表在期刊上的文章不是必須的。五、實驗驗證論文中實驗的目的是驗證論文中提出的理論或方法的正確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壹個階段我不太同意叫仿真實驗,但是隨著仿真技術的進步,至少可以成為驗證的手段。理論的正確性並不總是被實驗所證實。那些被公認的定理證明的新定理是不需要驗證的。方法可行性的驗證相對簡單,實驗只需要表明所用方法解決了問題。方法(尤其是算法)的驗證,很多論文都沒有做好。所謂有效,應該是解決問題比其他方法更快或更簡單,或者計算復雜度低,或者計算速度更高,或者占用內存小。要說明效果,第壹,要有對比,不能“老王賣瓜”;二是要有相應的數據。從這個意義上說,論文中的實驗往往是為了說明問題而特別設計的實驗。實驗的設計非常重要。要解釋某個因素的作用,就要設法孤立它。我已經連續復習了四篇關於組建機器人仿真團隊的論文。這四篇論文除了敘事內容,寫得都不錯。文章內容涉及個人技巧、決策機制、統籌協調,不贅述。而且團隊兩次參加機器人足球世界杯模擬小組賽,都取得了亞軍的好成績。也就是說,團隊建設時代采取的技術措施依然有效。但這四篇文章都是用比賽的分數來說明技術措施的有效性,是不恰當的。因為足球比賽的結果只是壹個排名,只能說明參賽隊伍的相對實力。如果對手實力太低,即使奪冠,也不能有效說明自己采取的措施是正確的。而且,就像上面說的,壹個團隊能不能贏,跟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個人技術,決策能力,整體協調等。通常不清楚哪個因素在實現更好的結果中起了作用。在最近的兩篇文章中,作者用相同的比賽成績來說明不同技術措施的作用,這顯然是沒有說服力的。如果在有或沒有文中措施的情況下,同壹個對手被打了兩次,遊戲的結果可以更好地說明這個措施的作用。由於種種原因,很多論文無法用嚴格的理論證明該方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也暫時無法做實驗,就用仿真的方法來說明。這時需要註意的是,雖然文章中只能給出很少的模擬例子,但是在做模擬時要針對各種可能的情況盡可能多的舉例,因為壹兩個例子的模擬結果所說明的結論很可能會被另壹個例子推翻。有壹篇論文試圖在已知相互距離的幾個點之間找到最短的遍歷路徑。論文篇幅很長,用的方法繞了很多圈。方法是對的,但是沒有被證明。最後,用壹個實例進行了仿真。我在審稿的時候寫了壹個更簡單的方法,和論文法得出的結果壹致。這樣看來,本文提出的方法雖然好,但根本沒有意義。第六,結論問題不多,但精彩的結論不多。由於word等文字處理軟件提供的“復制”和“粘貼”的便利,論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壹些文字被復制到結論中,我們還沒看到結論就知道結論說了什麽,所以結論是枯燥的。但是,偶爾也會在結論中突然冒出文中沒有涉及到的問題。很少,壹些論文的結論推翻了文章中的部分或全部討論。七、以前用筆寫字的時候,經常聽人說“字是人的臉”,意思是壹手好字會給妳增光添彩,看著舒服。現在紙上的字是打印機打印出來的,所以文章是否通順就很突出了,變成了“人臉”。俗話說“文如其人”,壹篇文章寫的問題太多,作者就不會給人好印象。手稿中,用詞和標點方面的突出問題是;(1)每壹個字,每壹句話,想到哪裏,說到哪裏,語氣和意思都不連貫。(2)意思重復,用詞啰嗦,代詞用得不好。⑶“兒”、“理”、“然”、“氣”等虛構詞語用得別扭。(4)技術術語或造詞術語使用不當是論文的硬道理問題。如果某壹領域的術語有國家標準,雖然這類標準壹般是推薦性標準,但應首先使用標準認可的術語,以便與他人語言壹致。論文中不應該使用常用名,即使這樣的名詞已經被更多人使用過。術語是有內涵的,在制定術語標準時,每個術語都有嚴格的定義。如果妳必須在妳的論文中創造壹個新的術語,妳必須把它說清楚,並有壹個嚴格的定義。我在壹篇論文中對“軌跡跟蹤控制”提出質疑。表面上看,“跟蹤控制”還是有道理的。仔細想想,能和“控制”聯系在壹起的詞只有兩種。壹類是對象,如“溫度控制”、“壓力控制”、“位置控制”、“力控制”。另壹類是方法,如pid控制、自適應控制、模糊控制等。什麽是“軌跡跟蹤控制”?軌跡跟蹤既不是控制對象,也不是控制方法。實際軌跡對期望軌跡的跟蹤就是控制運動軌跡的效果。因此,“軌跡跟蹤”和“軌跡控制”是可用的術語,而“軌跡跟蹤控制”是站不住腳的。還有,學術文章中不要使用“電腦”“光盤”等商業和港臺化的術語。⑸亂用標點符號。最多的錯誤是句號,或者長句,或者不當的斷句。最難的錯誤是問號和感嘆號。近年來,有壹個非常時髦且被過度使用的詞“基於”。有時候打開壹本雜誌,有兩三篇文章標題裏有“基於”二字。“基於X”的英文是“x-based”或“based on x”。應該說“基於”這個詞翻譯的不錯。“基於規則的系統”聽起來比早期翻譯的“基於規則的系統”和“基於規則的系統”更好。問題是以壹種必要而恰當的方式使用“基於”。不壹定要用,所以不壹定要用它來追求皺紋的味道。而且,既然是“基於X”,那麽X應該是壹個可以作為依據的真實的東西。壹篇文章用的是“基於任務級……”,這個“任務級”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另壹個不恰當的詞是“智能”,壹些完全沒有智能的東西也被戴上了這個帽子。其實解決寫作的問題並不難。只要作者寫完文章看壹兩遍,就能發現大部分的文字問題。但如果作者在口頭表達上有不規範和刻板的地方,這就不會有太大的成就。八、英語稿件的特殊問題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用英語寫論文當然會有壹些問題。大多數人沒有用英語思考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不如先寫中文稿,再翻譯成英文,這樣至少可以避免直接寫英文稿時容易出現的語義不連貫的問題。英文稿件用詞最常見的問題是:(1)硬按中文翻譯,形成所謂的“中式英語”。雖然很少看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之類的“洋涇浜”,但是硬翻譯還是常見的。有壹篇論文把“車載”翻譯成“坦克裝”。事實上,“車輛”壹詞的意思是車載的。(2)介詞使用不當,多用“of”和“to”,少用其他介詞。(3)代詞“this”和“that”用得多,“it”用得少,後者只是在科技文章中用得多。(4)句式單調,喜歡(或不得不用“to be”來造句。5.不要註意動詞的詞性。有些動詞既可以是及物動詞,也可以是不及物動詞,所以要優先使用及物動詞造句,而不是使用及物動詞的被動語態造句。冠詞“a”和“The”使用不當,尤其是定冠詞“the”容易被遺忘。(7)不註意名詞的單復數,主謂的人稱搭配。⑻:論文中使用的詞語應該更加正式,盡量少用有多重含義的詞語。例如,“得到”在口語中是“獲得”的意思,但“客觀”最好用在論文中。中西文化的差異,往往使英文稿件具有“中國特色”。壹篇稿子的作者很謙虛。在文章的最後,他分析了所提出方法的缺點,並表示這些缺點將在今後的研究中逐步克服。外國人不會這麽說。他們總是向前看。即使他們看到了缺點,也會說隨著研究的深入,這種方法會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壹些文章的引言中,作者堅持在“教授”後面加壹個“博士生導師”,所以外國人分不清不是博士生導師的教授長什麽樣。九。論文署名毫無疑問,論文的第壹作者應該是作者。這既是對他勞動的尊重,也是對文章的負責。很多文章都是研究生寫的,後面還有導師的名字,無可非議。但是從壹些文章來看,很明顯導師在提交之前並沒有看過。甚至有些文章發表了,導師還不知道。這種情況不好。即使導師在寫之前參與了評論,寫完之後也沒有看,這就是導師沒有承擔責任;如果學生在導師不知情的情況下,以導師的名義投稿,從好的方面看是對導師的尊重,從壞的方面看有“舉旗為虎皮”之嫌。最近論文署名越來越多,甚至壹篇短文都有五六個名字。這種情況在壹個項目的總結文章中比較常見。誠然,在研究過程中很難區分項目參與者的想法,但論文不是工作總結,寫論文也不太可能集中很多人的想法。至於簽字時多寫人家禮品或者根本沒參加過工作的領導名字的做法,就更不可取了。十、如何面對同行評議的意見壹般來說,投遞的稿件至少要經過壹次技術審查,英文稿也有文字審查。這種審查通常由期刊或雜誌編輯部聘請的同領域專家進行。編輯部的職責是統壹論文格式,審核文字,處理同行評議意見。審稿人的職責是對論文的創新性和正確性進行審查,審查意見壹般應包括提高稿件質量的修改建議。作者首先要高度重視審稿人提出的審查意見,考慮自己為什麽提出這些建議。畢竟,評論者的觀點來自於壹個旁觀者。正所謂“旁觀者清”,他的觀點總有幾分道理。有些作者認為審稿人沒有理解自己的文章(我不排除這種可能),沒有認真考慮他的意見,這是錯誤的。審稿人是論文的第壹讀者。如果他不理解,作者也要考慮自己的文章有什麽問題,讓別人不理解。否則出版後他怎麽面對更多的讀者?當然也要分析同行評議意見。雖然編輯部聘請的審稿人都是同領域的專家,但審稿人可能對文章作者研究的某個具體課題並不熟悉,提出壹些並不十分中肯的意見,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妳不必完全按照審稿人的意見去做。審稿後,如果要修改,壹定要實事求是,不能應付審稿人。我為壹份期刊評論了壹篇關於剛毛狀表面減阻效果的論文。壹審時,我提出了壹些疑問,要求修改後再審。作者態度很謙虛,承認所有問題都有道理,並做了壹些修改。但是我提出的最關鍵的問題是關於實驗的問題,作者有點敷衍,用另壹種不同於初稿的曲線形式展示實驗結果,這顯然是從之前的實驗結果中得不到的。我有更大的疑問,建議修改後再審。第三稿,作者換了壹種方式,漏洞更多。後來,這份手稿再也沒有出現過。許多編輯部采用雙盲制進行同行評議,即審稿人不知道論文作者是誰;作者不知道審稿人是誰。不管這個制度的出發點是什麽,我認為它把作者和審稿人的交流限制在了文字上,有些編輯部甚至只把審稿人的壹些意見轉述給作者。這種交流往往不夠,很可能成為提高稿件質量的障礙。既然是學習,就不應該有所顧忌。有些雜誌的編輯部好像不審稿。妳壹發稿,就寫要在某期發表,要發版面費。這是壹個不負責任的編輯部,應該遠離。說到標題,這篇文章的標題太大了,但這篇文章只是壹篇隨筆。用這樣的標題是為了追求壹個吸引眼球的效果,並不代表妳關註了本文提到的這些就能寫出壹篇好論文。打個不太準確的比方,論文就像壹棵樹,內容就是它的主幹和枝幹。標題、介紹、實驗、文字等。本文所描述的可能被視為壹些樹葉,而這棵樹植根於真正的天賦和實踐學習的沃土。想寫好論文,努力學習,增長見識是關鍵。這張紙是用心血澆灌的。
  • 上一篇:澹归鏃ユ枃姝?(缇呴Μ)鐨勬瓕瑭炵炕璀垚鏃ユ枃(鏈?濂芥槸涓枃)銆倈文言文翻譯項目
  • 下一篇:
  • copyright 2024考研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