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樣劃分正邪陣營是有道理的。“仁、禮、智、信”代表“義”,可以說是絕對的“義”,是無可挑剔的優點;但“忠、孝、忍”是“私義”,在很多特定條件下會與“義”發生沖突。中國常說的“忠孝不能兼顧”,就是“義”與“私義”或“義”與“小義”沖突的情況。當然,這裏的“忠孝”不同於矢立肇理解中的“忠孝”,因為日本人意識中的“忠孝”是狹隘的。所以忠誠、孝順、隱忍沒有錯,但往往會被引向錯誤的方向,讓持有這些信仰的人走上邪路。可以舉出的例子有:盡管知道自己的主是殘酷邪惡的,但還是盲目的忠誠;父母或兄弟雖有重大犯罪,但出於孝心,包庇甚至勾結犯罪;壹切都被容忍,即使惡行傷害了自己...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四魔會被箭頭迷惑,成為魔界的幫兇。所謂的惡魔世界,其實是由人類的惡念和怨恨組成的邪惡世界,它的統治者阿羅約代表了人類心中最大的惡念:野心。如果能成功地以仁、義、禮、智、信、孝、忍九德操縱人,為己所用,自然就能實現任何抱負;另壹方面,將仁、義、禮、智、信等“義”與忠、孝、忍等“私義”統壹起來的光明力量,足以挫敗和摧毀任何企圖危害世界的野心。這是我理解的鐵甲傳的內涵。
《鐵甲傳》不是壹部簡單幼稚的以正義戰勝邪惡為主題的作品。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人類在面對道德取向時的迷茫和思考,所以是值得留下記憶的經典。
熟悉日本戰國歷史的人,看到這五個信奉仁義禮智的年輕人的真名,壹定會眼前壹亮:真田幸村、伊達政宗、毛利元久、玉柴秀吉不是最受歡迎的戰國名將嗎?本來很奇怪的是,閃神遮住壹只眼睛的發型並不妨礙戰鬥。現在覺得伊達政宗是獨眼巨人,會豁然開朗;田真遼之所以是身穿火紅色鎧甲的火焰神,是因為真田幸村以“紅色突擊”聞名...其實從影片中的鎧甲、妖界建築、妖人服飾來看,顯然是壹部洋溢著戰國氣息的電影,只是因為小時候知識有限,看不懂而已。據我所知,這樣命名少年的原因是矢立肇想暗示這些少年繼承了古代名將的優秀品質,可惜無法自圓其說。(火田真應該比金剛更配得上“義”字,水滸毛利似乎和“信”關系不大,只有多才多藝、彬彬有禮的雨雲伊達搭配?“禮”尚可,天羽木真的以“智”著稱),或許是因為理解上的差異。只有理解矢立肇對仁、義、禮、智含義的理解,才能解開這個謎。
拋開片名翻譯的差,我們來看看大陸版《鐵甲傳》的名字翻譯:正義的壹面,高斯神引導著利奧、陀神樹、、水神、、白,合起來就成了明帝,身邊圍著兩個包袱,名字叫急急和喬;那邊的反派是宇迦世界。阿拉戈之王下面有四個妖王,分別是舒頓,拉久拉,娜紮,阿努比斯,然後進來了壹個叫卡尤拉的MM...剛看到的時候以為都是西方名字,其實很順眼。直到看到原版的日本鐵甲傳,才發現大陸翻譯有多可笑...都是按照日語發音翻譯成漢字的!仔細看了日文版,找了相關資料,才知道原來正義壹方是、無知牧田廖、國王(他的名字是用片假名念的,沒有漢字)、邵兵伊達、水滸、天羽柴。老虎的名字應該是白燕,而光皇應該是壹個輝煌的皇帝。這個混血兒的名字是柳生,而喬的名字實際上是山野·淳。反派宇迦世界本來應該叫惡魔世界(我壹直很奇怪為什麽“充滿石油”的世界不是充滿石油的世界-_-)。阿拉戈本名阿羅約,四魔其實應該叫四魔將,分別是鬼司令的小子,魔司令羅羅,毒司令羅,暗司令羅。
另外,關於敵人名字的翻譯,原百科編輯並不理解這類DQN名字的含義,比如“我是奴隸,我是保衛者”,日語發音為Anubis,但日語並沒有使用片假名,刻意用漢字表達反派的印象。早期帶有傳奇和人文色彩的日本漫畫都是這樣命名的,音譯在中文翻譯中沒問題。當然,音譯我們的名字是很不合適的,不能壹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