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寺簡介:
雲門寺,位於粵北乳源瑤族自治縣城東北6公裏的雲門山下,是我國佛教禪宗五大支派之壹雲門宗的發祥地,也是全國重點寺廟之壹。
雲門寺,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鐘樓、禪堂、齋堂、教學樓、功德堂、延壽堂等。整座建築物除放生池外,殿廳堂樓等***180余處連成壹體。
1943年,近代名僧虛雲從廣東曹溪來到雲門寺,見古寺年久失修,殘破不堪,但文偃祖師肉身猶存,就發願重興雲門宗祖庭。
在虛雲法師的努力下,1943年至1951年,歷時10年,先後修建了殿堂樓閣300余間,雕塑佛菩薩聖像100余尊,並安禪傳戒,演教弘宗,使梵宇重光,鐘鼓重鳴,宗風重振。
從1953年起,虛雲法師的入室弟子佛源繼任雲門大覺寺方丈,實行農禪並重,以寺養寺。"文革"中停止佛教活動。
1983年國務院確定大覺寺為漢地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受到政府的重視和保護。大覺寺交給佛教界管理使用,佛源法師回到雲門,重修寺廟,再塑佛像,恢復佛教活動。
1986年農歷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大覺寺舉行傳戒法會,有800多人分別受出家和在家二眾的戒律。雲門寺住持佛源法師、廣州光孝寺住持本煥法師、香港大嶼山寶蓮寺住持聖壹法師分別擔任傳戒師。
建築風貌:
雲門寺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整座建築物莊嚴雅靜,風格獨特,寺廟香火鼎盛,除放生池外,殿廳堂樓等***180余處連成壹體。寺內保留著壹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較為著名的有距今1000多年的《大漢韶州雲門光泰禪寺院故匡真大師實性碑銘並序》。
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鐘樓、禪堂、齋堂、教學樓、功德堂、延壽堂等。常住僧眾約壹百五十人,日常上殿、過堂、坐香、出坡等佛事尊叢林制,如法如律,是“農禪並重”的禪宗道場。
在大雄寶殿釋迦牟尼的前面,有2尊小型的漢白玉佛像,壹立壹臥,是緬甸佛教徒於1798年贈的,用純正的緬甸漢白玉雕刻而成,通體細滑,看上去具有強烈的質感,如真人肌膚壹般,為雲門寺珍寶。
殿內三面壁上是用陶瓷燒成的大型彩瓷佛畫,長24米、高4米,是我國當前佛寺中獨壹無二的巨型彩色陶瓷壁畫。
它生動地刻畫十八羅漢、24諸天王42個人物,畫面下層是十八羅漢,上層是二十四諸天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