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每年農歷8月15日。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是仲秋之節,在進入秋季的第二個月,以十五月圓為標誌,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比平時更亮,又謂之“月夕”。因為中秋節在秋季、八月,又名“秋節”、“八月節”;因為祭月、拜月,又叫“月節”、“月亮節”。
中秋節的民間傳說
“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後來民間把故事進壹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後羿從西王母那裏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吳剛登上月宮折桂,據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說,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伐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壹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