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教學前反思,體現教學實踐“以生為本”的理念
教學前反思指教師在教學前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認真研讀教材和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教學的目的和重點難點,恰當地處理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式,選擇或設計最佳的教學方案,使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生根發芽。有人認為教學前反思就是備課。其實不然,教學前反思是在備好課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教學環節更加合理,教學活動設想更加符合現實條件和實際情況。教學前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 教學設計 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註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壹理念的過程。
在教學前反思過程中,我往往思考下列問題:這壹課的價值到底在哪裏?需要教給學生哪些關鍵的內容和方法?這節課要完成哪些教學目標?哪些活動能激起學生“智慧的火花”?哪些學生需要特別關註?如何組織材料給學生形成壹種積極的學習氛圍?哪些條件會影響課的效果?在備好課後,我再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將課上要問的問題再反思,問題是否有壹定難度,是否有思考價值,學生必須經過心理努力才能解決,但又不能太難。如講《荷花澱》裏的壹句“女人們都在罵自己的狠心賊”時,提問:“女人們是真罵還是假罵自己的丈夫?”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討論,最後得出“真罵丈夫不打招呼離開自己,害得自己牽掛”,“假罵丈夫拋家不顧去抗日”的實質,從而展現白洋澱婦女細膩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精神世界,既增智又怡情,培養了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教學中反思。促進教學實踐靈活高效地進行
教學中的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同步性,能促進教學靈活高效地進行,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具體包括對教學過程中的諸要素、諸行為進行反思。
1.反思教育教學行為。具體要反思:教學行為是否明確?課堂活動是否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課堂采用啟發式還是註入式?是否忽視了學生學習活動的思維?學生的學習狀態、情感世界如何?教學活動中是否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這種做法是否恰到好處?如課堂教學出現了“過度”的行為,無論什麽問題都讓學生探索,放棄必要的指導,結果肯定事與願違,學生在課堂上“轟轟烈烈”,卻沒有掌握知識、獲得知識。針對這壹現象,教師可以調整教學方法,要有必要的講解、適時的指導,但要講在關鍵處,導在點子上。這樣做不僅不會削弱學生的主體性,相反有利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2.反思教學策略。教學策略。壹般可以理解為解決某壹個實際問題的帶有規律性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學策略具體體現在:教學中是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否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是否有助於學生學會學習?教學是否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自己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激勵者、活動的組織者,還是學生學習的知識傳授者?是否能積極營造寬松、民主、平等、互助的學習環境?是否能關註學生“喜歡學、願意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內在心理學習環境?自己是比較註重規範、有序的教學秩序,還是讓學生處於專制、服從、沈默、壓抑的狀態?自己是否能科學運用各種媒體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的過程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創新性學習,並藝術地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3.反思學習的過程。教學是為了每壹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同時,要觀察、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需不需要調整教材?為什麽這樣調整?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學生學到了什麽、遇到什麽問題、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反思,才能有效調整教學行為。
三、教學後反思。提高教學實踐創新探究能力
教學後的反思,具有批判性和總結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學的水平和能力。教師應針對從設計到操作到結果的教學全過程,反思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為今後調整教學提供可靠依據,從而促進教學過程的不斷優化,促進教師素質、教學水平、教研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學後反思主要包括: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學過程是否存在著“內傷”?教學過程是否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等等。“教然後而知不足”,教學後的反思會發現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從而促使自己不斷學習,進壹步激發自己向更高的目標邁進。通常,在教完每節課後,我是這樣反思的:教學目標是否得當?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效果?學生活動組織是否恰當?我的指導幫助是否到位?學生反映是否良好?學習情感、習慣如何?我的臨場應變能力如何?有沒有讓學生搞得措手不及,為什麽?教學手段如何?問題情境是否適合?得意之作與“敗筆”是什麽?站在學生角度和更高要求,今後我該如何調整?如我曾經在做《荷塘月色》的課件時,把課文內容壹壹在課件上顯示,上課時只需按步驟提示便能壹步壹步地達到本課的目的,可上課後我卻驚訝地發現,許多學生因為我的課件內容過於固定使得對這篇優美的散文顯得不知所措,上課時顯得生硬而機械。經過課後反思,在另壹個班級授課時,我放棄了多媒體的課文內容部分,把空白的黑板還給學生們盡情表述,壹節課下來,學生對課文巧妙傳神的語言有了更大的感受和體會,有的學生甚至能背出文中的許多句子。
葉瀾教授說過:“壹個教師寫壹輩子教案不壹定成為名師,如果壹個教師寫三年的 教學反思 ,有可能成為名師。”這句話反映出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學反思是壹種良好的教學習慣。能否堅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是壹個教師進取心、責任心、勇氣和意誌力的表現,是教師能否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好教學新理念的決定因素。
(責任編輯:符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