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以前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安全感是人壹生的生命底色,早期的情感缺失,會將這種傷害潛藏進大腦的潛意識當中,並伴隨壹生,無法消除。
她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
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壹個表現、壹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裏有什麽心裏就有什麽”。
所以李玫瑾教授提倡,孩子幼年的時候,不管多難,多累,壹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即使妳給不了孩子優質的生活條件,只要妳在他身邊,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大的財富。
所以李玫瑾教授提倡,孩子幼年的時候,不管多難,多累,壹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即使妳給不了孩子優質的生活條件,只要妳在他身邊,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大的財富。
3歲之前,孩子對父母有天然的依戀,這種依戀是親子關系的黏合劑,如果孩子對父母的情感渴望遲遲得不到回應,安全感喪失,孩子終身都會陷在缺乏關註和愛,尋求安全感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所以,我覺得,該建議的不應該是“幼兒園入園低齡化”,而應該給予幼兒父母更多陪伴孩子的時間——對,幼兒父母均增加育兒假,才能保證女性不被就業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