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考研網大全 - 作文大全 - 林老師的舞動世界

林老師的舞動世界

華民族傳統體育是中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許多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僅具有很強的健身價值,而且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娛樂、教育功能。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特別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個體育項目。比如蒙古族被稱為“男兒三項遊藝”的摔跤、賽馬、射箭;回族的踢毽、拔河;藏族的賽牦牛;苗族的蕩秋千、劃龍舟;壯族由青年男女表達愛情轉變為對抗性比賽項目的“投繡球”;朝鮮族的跳板;滿族的滑冰;侗族的騎木馬(踩高腳);瑤族的打陀螺;高山族的放風箏;柯爾克孜族的“追姑娘”;布朗族的藤球等等。而龍舟競渡、風箏、秧歌、圍棋、氣功、太極拳等,則是漢族與少數民族都***同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仿龍造形,以龍取名的龍舟,是中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活動中壹個獨具民族風格的創造。龍舟競渡具有濃厚的娛樂性和激烈的競爭性,在南方的水鄉地區,更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風箏是中國古代的重要發明之壹,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造飛行器。其制作在中國極為普遍,北京、天津、山東濰坊和江蘇南通四地的風箏自成壹派,別具特色,聞名世界。每逢4月是濰坊壹年壹度的風箏節,來自世界各地的愛好者在此交流技藝,傳播友誼。

秧歌是在節奏鮮明的音樂伴奏下的壹種民間舞蹈,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因其舞動幅度較大,故由藝術表演逐漸變為健身運動,尤其受到中老年婦女的喜愛。

圍棋源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即有關於圍棋的文字記載。後流傳到日本、韓國及歐美國家。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為正式的體育運動競賽項目,現已在全世界得到傳播和發展。

武術是以拳術、器械、套路和實戰形式為主的,既能健身自衛,又可養生保健的體育項目,幾千年來壹直在民眾中廣泛傳播。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眾多拳種之壹,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它融合古代道家養生修煉術,並結合陰陽與經絡學說創編而成。太極拳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有陳式、楊式、武式、孫式、吳式等多種流派,動作舒緩連貫,要求以意導體,意、氣、體三者協調配合,以靜制動,以柔克剛。

氣功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它對祛病強身、陶冶性情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武術和氣功不僅風靡中國,而且還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

中國還定期舉辦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各民族體育健兒歡聚壹堂,競獻技藝。

http://www.chinaembassy.org.nz/chn/ljzg/tyyd/t25874.htm

家長質疑:體育課為何要“紮堆”考試?

近日,壹位學生家長向記者表示,兒子面對體育考試表現出來的壓力令她十分擔憂。她說天性活潑的兒子上小學五年級,足球、籃球、遊泳等都喜愛,也很喜歡上體育課,

但因為兒子在同齡人中較為矮小,先天因素令他對體育考試感到很吃力,因此不達標便不能評三好甚至影響畢業的體育科給予他的壓力甚至比文化課還重。這位家長質疑,體育課的宗旨是鍛煉學生的身體,學生並非運動員,不壹定非要設定達標、及格等標準,而且每個學生的素質不同,同壹種標準難免令人覺得不公平。現時學生的考試壓力已經很重,本可令學生減輕學習壓力的體育課真的有必要再插壹腳嗎?

記者調查:體育考試杠桿仍在起作用

目前全國小學、中學、大學都有各自的體育考試標準,當中壓力最重的可算是初中升高中的體育測試,因為體育成績在總分中占30分,而小學、大學均是達標便能畢業,相比中考,競爭壓力要輕得多。

廣州:為中學體育減壓

記者從廣州各中學了解到,目前廣州地區中學生面對體育科目的壓力已經較其他地區學生輕,因為廣州中學生的體育成績不計入中考成績總分,只作參考,只規定總評成績不及格者不能升入重點學校。

★廣州2002年的高中招生方案規定:體育考試的總評成績由畢業體育考試成績和體育合格標準成績合並計算,其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成績占30%,體育合格標準成績占70%。總評成績不及格者不能升入重點學校。

省教育廳:廣州做法屬違規

然而廣州中學生的“好日子”可能即將結束,記者昨天致電廣東省教育廳體衛藝處咨詢體育考試相關規定時,相關人士明確向記者指出,將體育考試成績計入中考總分是國家規定的,廣州現時的做法屬於違規行為,省教育廳將會對其作出處理。據悉,目前省教育廳規定,中考體育考試是由相關各級部門分別以指定及抽簽等形式從10多項項目中選出3項作為考試項目,考試成績將在中考總分中占30分。

老師說法:不考更沒有人重視體育課

林老師(荔灣區某中學資深體育教師)

現時的體育考試標準是根據這個年齡段學生普遍應該達到的體質要求制定的,並不苛刻,只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不是體形特別肥胖的,完全能夠輕松達標。現時體育考試會對學生造成壓力,壹是因為現在的學生意誌品質薄弱,吃不得苦;二是因為學生和家長平時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遠不及文化課。其實體育課是使學生壹生都受益的快樂課時,而且作為正在成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每天最起碼要有壹個小時的運動時間,但現在很多學校都不能滿足,壹旦學習任務加重,課外活動時間便首當其沖被犧牲掉了,如果沒有了考試的壓力,學生及家長輕視體育課的情況會更嚴重。

專家說法:體育課程改革如箭在弦

全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正在全國範圍內試點,考試也會由原來的絕對評價向相對評價轉變

周愛光(華南師範大學體科院院長)

目前的體育考試標準是國家教育局規定的,總體來說它能夠促進學生的主動鍛煉,是利大於弊的,但仍需要不斷地改革試驗。目前全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正在全國範圍內試點,考試也會由原來的絕對評價向相對評價轉變,絕對評價是指目前跳遠幾米為達標、50米短跑幾秒為及格等標準,而相對評價則更著重於學習過程,如果壹個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態度下取得了明顯的進步,那麽他的成績可能比體能更好的學生高。

新的體育改革主要從五個方面考慮:壹是旨在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參與意識,即提高積極性;二是培養壹定的運動技術技能,例如中學便有6個級別不同水平的要求;三是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四是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五是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培養協作精神。以後的體育課將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起輔助作用,最終改革應試教育的模式,以健康第壹、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更註重體育課本身的過程。

相信不久,體育課程便可實施壹系列的改革,改變首先將在大學提倡俱樂部式教學的體育課程反映出來。當然,任何改革都不能壹蹴而就,目前的方案是傳統與改革雙軌並行。

建議

把握學生興趣投資體育硬件工程

YAN(女,24歲,媒體工作者)

事實上考試確實能令學生在臨考前幾個月主動鍛煉,但“終身鍛煉”的宗旨卻不見得能夠實現。“五項達標”等基本項目之所以能在體育考試中占靈魂地位,我看主要是因為考慮到當時各個學校的條件,但現時中國的經濟水平大大提高,學校的環境也較以往有很大改善,再死抱著學生不感興趣的“五項達標”實屬不智。

其實每位學生都有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乒乓球、籃球、網球、羽毛球、遊泳等是熱門項目,君不見學校的籃球場、羽毛球場課後被學生妳爭我奪,學生不願鍛煉之說實不能成立。每年體育考試都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我覺得倒不如將這些資金投放在興建更多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硬件工程上,合理安排文化課與體育課、課外活動,加上不再將考試壓在學生身上,學生就能快樂運動。

主張遊戲教學增加課時摒棄考試

熊貓(男,20歲,大三學生)

體育課本是讓學生減壓的,鍛煉絕不該在考試的前提下強制,這樣的效果反而會令學生對傳統的體育項目產生抗拒。而且壹個班裏的學生身體素質有較大差異,同壹標準對學生來說極不公平。所以與其搞形式的考試,不如多搞校運會等活動,最重要的是註重全體參與性,大可不必只圍著傳統項目轉,多搞壹些學生參與度高及感興趣的項目。另外課堂上也可參照比賽的形式,分開幾組搞足球賽、籃球賽等,以獎勵及榮譽刺激學生要比用考試壓迫學生高明得多。在多科文化課的考試壓力下,體育課的任務除了鍛煉學生身體,另壹個使命便應是減輕學生壓力,從而調節身心。我認為體育課應本著遊戲教育的宗旨,增加課時、摒棄考試。

相關鏈接:南寧學生首嘗體育“自助餐”

2002年5月,南寧市的初三學生提前迎來了他們的中考,參加了南寧市首次實行的理化實驗操作考試。體育測試方面,與以往規定3個測試項目、再在“五項達標”內容中自選壹項的考試方法不同,這次有多達16個體育項目供考生選擇。遊泳、武術、足球、籃球、乒乓球等眾多的特長項目中,考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擇壹項;而且,即使在規定必考的跑、跳、力量內容中,也增加了兩倍的項目可供選擇。體育測試操場上,學生們不用再進行傳統“五項達標”的體能測試,而是可以自由“品嘗”體育“自助餐”。

體育課縮水嚴重

本報記者 李小偉

王壹民是高中三年級的學生,自上高三後就沒有上過體育課,這使酷愛體育運動的小壹民十分苦惱。王壹民的父母則這樣寬慰他,現在是學習的時候,要加倍努力爭取上大學,將來到大學再好好玩吧。

北京壹所著名大學新生入學時的體能測驗表明:新生的體能和體質狀況是所有學生中最差的,而隨著年級的增長,體能和體質狀況逐漸好轉。該校體育部主任告訴記者,從調查的結果看,新生體能和體質狀況差的主要原因是在高三時參加體育鍛煉少,基本不上體育課。

據了解,在壹些地區,壹些學校以功課太緊張為由壓縮體育課,改上文化課的現象比比皆是。有的學校將體育課改為自習課,名義上可以讓學生自由活動,實際上學生們都“自覺”利用起來做作業、溫習功課了。由於部分地區體育中考是學校自主掌握,體育中考後,初三的體育課幹脆就停了,被其他主科占用上課或者復習測驗用;而壹些地區高三的體育課只有課程安排卻沒有上過壹天課,根本是“聾子的耳朵——擺設”。

體育教師這樣總結體育課的地位:“口頭上很重要,操作中變次要,忙起來就不要。”

在觀念上絕大多數家長和老師認為體育對孩子十分重要,但實際上絕大多數人不願讓孩子在體育課上花費太多時間,覺得只要身體沒病就行,至於體育課和體育鍛煉能混過去就混過去,關鍵是把文化課上好了。這種認識和行為異化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升學帶來的壓力。

壹項調查表明:在我國廣大西部農村地區,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和片面追求升學率、跳出“農門”的利益驅動,體育課在相當多的地區和學校未受到重視。由於師資嚴重不足,場地、器材匱乏以及課時被占用等原因,16%的學校沒有開設體育課,23%的村小學生沒有上過體育課,70%的農村小學沒有完全按教學大綱上課。在不少地方學生不知羽毛球等運動項目為何物,上體育課就是圍著操場壹圈又壹圈地跑步。

而在壹些正常開設體育課的地方,幾十年不變的形式和田徑、體操等內容讓學生們索然無味。

“每次體育課的內容幾乎都是列隊、跑步、做操,然後就是各種考試項目的測試。考試、測試占滿了我們的體育課,喜歡的體育項目在體育課上卻沒有多少時間去玩。”壹位中學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道出了他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的煩惱。這壹現象目前在許多地方都普遍存在,已嚴重挫傷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日前,針對體育課被文化課擠占的現象,壹些政協委員呼籲:體育課縮水現象應引起有關部門足夠的重視,最好通過立法對體育課時、內容等給予保障。

記者從教育部有關部門了解到,近年來,有關部門已加大了對體育課與體育場地被占等學校體育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在記者發稿時,教育部針對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督導檢查團已經兵分4路對江蘇、安徽、遼寧等地進行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專項督導,這個專項檢查

  • 上一篇:教師節專題對聯
  • 下一篇:個性簽名勵誌
  • copyright 2024考研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