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食節飲食習俗
寒食節飲食的東西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粳飯等;寒食節的供:面燕、蛇盤兔、等。飲料有:春酒i、新茶、清泉甘水等。這些大多用來祭食盤兔,寓意盼望國家富強。
2、寒食節插柳習俗
柳為寒食節象征之物,原來是懷念介子推所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流傳民間也就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插柳是
插柳是壹種習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檣”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用來預報天氣,古諺語說:“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幹,晴了天”。俗話說:”又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哪,就活到哪裏。
插柳有三種含義:壹表惜別,在詩經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二表挽留,在李白詩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三表祝願,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以此來祝願客人隨遇而安。
3、寒食節踏青郊遊習俗
寒食節也叫踏春,這始於唐宋。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了踏青的場景:歲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
踏青,又叫春遊、探春、尋春。在花草返青的春季,人們結伴到郊外去踏青。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晉書》記載,每逢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到唐宋最為盛行。
4、寒食節蕩秋千習俗
秋千原本在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的遊戲項目。據史書記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秋千,令宮嬪輩嬉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秋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那時候的祖先們為了謀生,需要上樹采摘果實。在攀緣和奔跑中,他們抓住藤蔓來回擺動,上樹或者跨越溝壑,這就是秋千的雛形。
秋千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它有很古老的叫法,叫千秋,後來為了避忌,改名秋千。古代的秋千是在清明、寒食後才有的,而且僅僅是宮廷貴族們的男女遊戲使用的。
5、寒食節吟詩習俗
在寒食節時候,文人墨客們或者思念親人,或者是借景抒情,感慨良多,靈感頓生,或詩興大發等。據《全唐詩》記載裏有唐玄宗、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們來創作關於寒食節的詩詞,都豐富了文人的生活娛樂。
6、寒食節春天衛生習俗
這得從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來講,由於春節期間大都的人們吃了不少的大魚大肉,所以應該要好好的清理壹下腸胃。這樣不僅可以健康,還可以讓自己的頭腦清醒。在寒食節這天人們大都出去采集野菜,這不僅鍛煉身體,還能調養自己的精神上生活問題。
在春季時候人們容易肝肺上火,失調,所以要緬懷壹下先人,寄托哀思,起到悲克怒的作用,對肝肺的調理有好處。
7、寒食節蹴球習俗
蹴球盛行於唐,據史書記載《文獻通考》:“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這就是古代清明節人們喜愛的壹種遊戲。
蹴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到唐宋時期最為繁榮,皇帝們都重視蹴球運動,並把它當作壹種軍事訓練。
8、寒食節祭拜掃墓習俗
寒食節祭拜掃墓在南北朝到唐前期被視為“野祭”。人們每家每戶都會到自己的祖墳上,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上滾下來,用柳枝或者起個疙瘩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為沾上先祖的德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