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臺灣土著民族及其民情風俗·“出草”之俗
臺灣土著民族譬如泰雅人、布農人、排灣人、朱歐人、阿美人和薩斯特人等,在歷史上都有過“人頭獵”的怪俗。人頭獵也叫出草或首獵,即取人頭以祭祀。這祭祀通稱“粟祭”。
過去,每當秋收季節,上述的土著民族,都要舉行對祖宗神靈的祭拜。為了取得人頭,他們於秋收前插竹竿於路,叫“插青”,並埋伏人於路旁,見有過路人,便用預先準備好的弓箭進行射擊,先將過路人打死,然後割下人頭,提回自己所在之村社舉行粟祭。被打死被割頭的多是外族人,有壹個時期主要是漢人,對此人多畏之,有描寫“傀儡番”的出草的歌謠雲:“傀儡山深惡木稠,穿林如虎攫人頭”。
從歷史記載看,那些土著民族將割下的人頭用於祭祀之後,剝去皮肉,飾髑以金,列諸庭院、依次掛於木架之上,歷年不下,其所以這樣,目的在於彰示其功並作為故物和農產,傳給子孫後代。有壹個時期,壹些土著民族十分重視人頭骨,人們根據人頭骨的多寡,來定壹個家庭富有與否,評家主的雄健高下,人們視殺人頭為神聖,以多殺人頭者為雄長,郁永河在《生番竹枝詞》中寫道:“博得頭顱當戶列,髑髏多處是豪門”。這就是說,他們獵人頭,既是為了秋收時祭祀,也為了表示自己的財富和勇敢。這自是壹種怪俗,這怪俗在臺灣流傳了許久。
出草壹般是很隆重的,當出去獵人頭的人離開家時,壹家大小都要為他舉行“出草祭”,祈祝他馬到成功。這種出草祭多是以村社為單位集體進行,各家集合壹起,連續二三天大辦宴席,歌舞盡歡,猶如慶祝戰士出征。當他們取回人頭時,人們都為之祝賀。出草者更是感到光榮之至,無疑這是壹種野蠻和殘忍的舉動。有人認為這種殘忍的舉動是臺灣土著民族的壹種“獨創”,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考其原始,這獵人頭之怪俗,可以說是古代部落之間戰爭的壹方為了表示勝利,常把對方首領的頭割下,並高懸示眾,既為鼓舞自己的士氣,也為了壓住對方的威風。除了在戰場上把對方首領的頭割下示眾之外,有時為了奪取對方的財產,也行殺人,殺後也將人頭割下帶走,這大體可說是早期流行過的人頭獵了。
臺灣土著民族長期停留在原始社會狀態,因此保留原始社會的某些遺風,自不是奇怪的,當然,臺灣這種出草怪俗之所以得到風行,並多以漢人為目標,還有其他的各種原因。其壹,同土著民族的迷信思想有關。他們相信鬼神,崇拜神靈,為避免災難,他們千方百計地去獲取人頭。其二,有壹些漢族同胞在開發臺灣過程中,開頭並不註意同土著民族的團結與合作,有時甚至侵犯土著民族的利益,引起他們的不滿,激起他們的怨恨情緒,因此,獵人頭多以漢人為目標。其三,以人頭多寡定其富有程度和勇敢與否的做法,也無形中壹再鼓勵殺人之風。
這種出草之俗,無疑極大威脅著社會秩序的安定,也影響到統治階級的統治秩序,早引起統治者的不安。為了改變這種怪俗,臺灣的統治者絞盡腦汁,想盡辦法。清初阿裏山通事吳鳳,為了改變這種怪俗,還獻出自己的生命,而土著民族也從具體的事實中看到出草對社會帶來的危害,終於也改變了這種做法,拋棄了怪俗。現在在臺灣已見不到這種使人聽後毛骨聳然的出草怪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