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圓的認識優秀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圓的認識優秀說課稿1壹、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第十壹冊第四單元《圓》的第壹節內容《圓的認識》,主要內容有:用圓規畫圓、了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等。
2、教學內容及其所處的位置與作用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幾何初步知識內容,既是壹節起始課,也是後繼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
3、教材簡析:
圓是壹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面積計算,以及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壹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後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空間與圖形”領域提出了這樣壹條具體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圓,會用圓規畫圓;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本人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畫壹畫、折壹折、量壹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了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並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圓的各點分布均勻性和廣泛的對稱性,同時獲得思維的進壹步發展與提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並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三、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教學準備:
學生:剪刀、白紙若幹張、彩筆、圓規、直尺、圓形物體壹個。
教師:課件、圓規、直尺、圓形紙片等。
四、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用“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圓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系,用“活動探究法”讓學生主動探索,實踐操作,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具體特征。用“小組合作法”讓同學們在小組活動中,相互合作,通過讓學生畫壹畫、指壹指、比壹比、量壹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學會畫圓。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為我們教師展示了壹個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面對著實實在在的孩子,我的設計本著既要關註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更要關註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的教學思想,對本節課的教學,我精心設計了二個主要環節。
(壹)、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復習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麽線圍成的?簡單說出這些圖形的特征。
(二)、突出主體、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圓
首先我會讓學生舉舉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的?”學生可能會說出:硬幣、光碟、路標、鐘面、車輪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的。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接著,我會出示的兩組圖形,形成正確表象——圓是壹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2、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征
(1)找圓心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折後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折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復上面的折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後,問:“妳發現了什麽?”學生親手操作後,發現所有的折痕都會相交於壹點。這些折痕的交點,正好在圓的正中心,我們數學上把這壹點叫作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直觀操作,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動作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並有意設置壹些認知沖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認識半徑、直徑
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壹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壹般用字母r表示。讓學生通過動手畫壹畫,小組議壹議,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壹個圓裏,半徑能畫無數條,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直徑壹般用字母d表示。在這裏因為有半徑的知識做基礎,我會嘗試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直徑的知識,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壹個圓裏直徑也能畫無數條,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3)探討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分組討論在壹個圓裏,半徑和直徑有什麽關系?通過測量和比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同壹個圓裏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徑是直徑的壹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關系。得出d=2r與r=d/2的字母公式,並在練習中通過填表強調了圓內半徑與直徑的對應關系,還要求學生在圓內壹些線段中,找出半徑和直徑。(設計意圖:合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自主探索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並及時鞏固學習成果。)
3、掌握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借助圓形物體畫圓,用繞線釘子畫圓,還有用圓規畫圓等等。最後我會試著讓學生用圓規在練習本上畫圓,並要求壹邊畫,壹邊想畫圓的步驟有哪些。通過學生的匯報,我引導他們歸納出畫圓的壹般步驟:
(1)定點(也就是定圓心的位置)
(2)定長(也就是定半徑的長度),
(3)旋轉畫圓。接著我會示範壹次畫圓的方法,強調畫好後要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
圓的認識優秀說課稿2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十單元“圓”第壹課時——《圓的認識》。
壹、教材解讀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直線圖形的相關知識,以及對圓已有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直線圖形領域過渡到曲線圖形領域,其學習內容和研究問題的方法,都發生了變化。通過對圓的認識,為以後學習圓的周長、面積,以及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對於小學五年級學生來說,由於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他們的形象思維仍占主要地位,對圓的理性認識有壹定的難度。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知識經驗,遵循課程標準的精神,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三、教學目標
四、教學重難點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有機整和,采用動畫演示,情景再現的方式,引領學生探究圓的特征,突破教學難點運用所學圓的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五、教法、學法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壹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本節課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運用操作、探究、討論、發現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
六、教學流程及設計理念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幾個教學環節。
壹、走進生活,領略圓的美。
課始的引入分為兩個層次:喚醒——展現。首先讓學生回憶生活中見過的圓,喚醒學生的相關生活經驗;再展現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的有關圓的畫面,從中尋找圓的同時感受圓的美。
美侖美奐的圖片配以輕柔的音樂,讓學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時,從中發現數學成分——幾何圖形。這樣設計就為學生從認識生活中的物體到認識數學上的幾何圖形,架起了壹座橋梁,既突出了幾何建模的過程,又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二、實際操作,掌握畫法。
學生初次創造圓時,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讓學生直觀感受圓的基本特征——曲線圖形。這時,引入畫圓工具——圓規,用多媒體展臺展示學生的作品,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同時不標準的圓又引起了他們的思考:怎樣才能畫出壹個成功的圓?使學生從簡單的`動手操作上升到方法的歸納。在學生充分交流後,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迅速掌握圓規畫圓的方法,運用基本方法第二次畫圓。在此基礎上,很自然地引出了三個概念:圓心、半徑、直徑。概念的應用是壹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補充“練壹練”,讓新知識得到及時鞏固,出示“試壹試”第三次畫圓,層層深入,在掌握畫圓方法的同時還感知了圓的概念,引出了圓心及半徑的作用——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確定圓的大小。現代信息技術的引入使這壹理解難在鼠標點動之間輕松解決。
三、小組合作,探究特征。
這壹環節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有目的、有意識安排學生合作學習。這壹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具體、直觀的操作過程中發現了半徑、直徑的本質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在此之後,安排拓展練習,實現了知識能力的遷移。
四、拓展與應用,盡顯圓的魅力。
通過介紹墨子對圓的描述進壹步彰顯圓的文化內涵,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數學文化歷史悠久萌發民族自豪感。在此之後,我又點撥學生探究:現實生活中,為什麽車輪都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哪裏?既註重鞏固基礎知識,又註意聯系實際發展學生的應用能力。我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動畫情境的再現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建立聯系,為突破教學難點做了有力的鋪墊。對圓的再次欣賞人,給了學生想象空間。通過這樣的延伸,做到首尾呼應,使學生深切感受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服務於現實生活,進壹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五、課後反思:
縱觀我的整個教學設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針對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使數學課堂教學事半功倍。
最後,感謝各位專家評委,不足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圓的認識優秀說課稿3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圓的認識》。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說課:
壹、說教材
《圓的認識》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93頁-94頁的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面積計算,以及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壹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後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教材通過圓的直徑和半徑以及它們的長度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圓的特征。在此基礎上,使學生了解畫圓的步驟和掌握畫圓的方法,進壹步加深對圓的認識。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系,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能夠理解並形成圓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並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圓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征,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我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運用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討論、觀察發現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發現和掌握圓的特征。
三、說學法
這節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合作交流、觀察發現,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創新意識。
四、說教學準備
1.圓形實物、直尺,圓規,圓形紙片等。
2.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學程序
這壹節課,我們安排了四個部分,第壹部分,尋找圓,欣賞圓。第二部分,感知圓,認識圓。第三部分,學畫圓,探究圓。第四部分,鞏固圓,拓展圓。
(壹)尋找圓、欣賞圓。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這節課,我們五年級數學組確定不需要任何花俏的東西來導課,只是讓學生通過黑板、課件或桌面上的學具片等看到圓,直奔課題——圓。接著老師借助古希臘的壹位數學家曾經說過的“在壹切平面圖形中,圓最美”這句話,帶學生壹起走進圓的世界(課堂),這樣導課直接、簡單、有效。
(二)感知圓、認識圓。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我們根據這壹理念,設計了壹個摸圓遊戲,通過摸壹摸,看壹看,分壹分,說壹說,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回憶起我們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又能幫助學生從感官上體驗圓和其它平面圖形的區別,圓摸上去是彎彎的,學生對圓有了初步感知。接下來老師讓學生對這些平面圖形分類,要求分成兩類,學生也很容易把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歸為壹類,把圓單獨歸為壹類,再問問學生為什麽這樣分,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對圓和其它平面圖形進行比較,通過對比,學生能清楚地看到,第壹類圖形是由線段首尾連接所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所圍成的,形成正確表象——圓是壹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三)學畫圓、探究圓。
實踐是認知的來源,孩子們的智慧,集中在手尖上,手是意識的培養者,是智慧的創造者。所以,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動手操作(畫圓),自主學習(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1)我們先讓學生說說畫圓的方法,然後介紹圓規,讓學生第壹次利用圓規嘗試畫圓,學生在畫圓時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就從問題入手,明確畫圓的每壹個步驟,定點(固定針尖)---定距(兩腳叉開)----旋轉壹周(成圓)。
(2)由教師直觀演示畫圓,學生掌握圓規的使用方法後,安排學生第二次自由畫圓。
(3)自學圓的各部分名稱
這部分內容是讓學生通過自學、交流、操作等活動,自主建構起對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再通過交流反饋來及時檢查自學的效果。最後老師引導學生在自己畫出的圓裏標出圓心,畫壹條半徑和壹條直徑,並分別用字母O、r、d表示。
(4)實踐出真知。在學生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後,安排了壹定練習來檢驗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判斷半徑,認識直徑。
第壹幅的線段,兩端都不和圓心、圓上相連,第二幅壹端在圓心,另壹端在圓內。第三幅圖,壹端在圓心,另壹端在圓外。第四幅圖是半徑。學生在這四幅圖的判斷過程中,認識圓內、圓外、圓上的點,進壹步明確半徑的意義,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壹點的線段是半徑,圓上有無數個點,圓的半徑也有無數條。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在探究圓內直徑和半徑之間的關系,以四人小組合作形式,通過折壹折、量壹量、比壹比、畫壹畫的方法來探究:
(1)在同壹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2)在同壹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3)同壹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麽關系?
(4)圓是軸對稱圖形嗎?它有幾條對稱軸?
設計意圖:在實物畫圓時,讓學生說出畫圓的辦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體現方法的多樣化。從實物畫圓到用圓規畫圓這壹過程,讓學生感受用圓規畫圓的普遍性,使方法得以優化。在學習圓各部分的名稱時,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可以通過自學、交流、操作等活動,自主建構起對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在研究圓的特征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掌握新知,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的意識。
(四)鞏固圓、拓展圓。
我們安排了三個環節,第壹,練習。第二,總結。第三,拓展。
及時的反饋練習,可以鞏固新知,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設計練習,註意把知識性、趣味性、發展性有機結合,設計了三組練習。
練習後老師讓學生說收獲、提疑問。
學生回顧總結之後,出示了生活中美麗的圓讓學生欣賞。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前後呼應,通過回顧總結,對知識進行梳理,有助於學生逐步形成數學學習方法和經驗;同時將“圓”再次回歸生活,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六、說練習設計
及時的反饋練習,可以鞏固新知,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設計練習,註意把知識性、趣味性、發展性有機結合,設計了三組練習。
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的深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這節課我們設計的意圖就是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參與學習過程的主動性,積極性。
本節課我們的教學理念是給孩子壹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孩子壹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壹些任務,讓他們自己去完成;給孩子壹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孩子壹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開創。
我的說課就到這裏。感謝大家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