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負重(拼音:rěn rǔ fù zhòng)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晉·陳壽《三國誌·吳書·陸遜傳》。“忍辱負重”指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忍受暫時的屈辱;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忍辱負重造句:
1、母親是默默的老黃牛,忍辱負重,從不叫苦。
2、他忍辱負重做這件工作,是為了尋找機會破獲那個販毒集團。
3、為了堅持正義,他忍辱負重,不顧個人的安危得失。
4、許多好同誌即使在蒙受不白之冤的情況下,仍能忍辱負重,壹如既往地為革命工作。
5、他忍辱負重,終於把兒子撫養成人了。
6、當年句踐為了復國,忍辱負重,歷盡艱辛。
7、公司經營失敗後,他忍辱負重,多方奔波,希望能卷土重來。
8、此外,還有壹些文人,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忍辱負重,赴湯蹈火,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9、如果這是任務所需,我願意忍辱負重,勉力而為。
10、學生們深深地體會到纖夫的生活是多麽苦難,他們忍辱負重,堅韌不拔,踏平這世界的不平之路!
11、不知是出於對人力車業影響的愧疚,還是忍辱負重的權宜之計,電車與公***汽車業者平常小心謹慎,盡力避免與人力車的任何沖突。
12、妳肩膀上責任越重,就要越能忍辱負重,才可能完成大業。
13、戰爭時,往往有許多無名英雄忍辱負重,做著反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