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木蘭究竟什麽樣子呢?
幼年的木蘭曾對曼娘說她不喜歡男孩子,最好自己可以是男孩子。她說:“我願當壹個男孩子。壹切的便宜他們都占了,他們可以出門會客,他們可以趕考做官,可以騎馬,坐藍絨的轎。他們能遍遊天下名山大川,能看天下各式各樣的書。就像我哥哥體仁,我媽什麽都許他做,他還能管我和妹妹。他常常說‘妳們女孩子’,我壹聽這話就氣。”
木蘭的名字本取之於木蘭從軍的故事,所以木蘭有著壹股不同於那個時代少女的氣質,聰慧之中帶著英氣,全無小女子之氣。
壹個人的性格氣質跟家庭的教育有著必不可分的聯系,木蘭的大氣與聰慧,得益於她那位尊崇道家思想的父親姚思安。父親曾經教導她:“心浮氣躁對心神有害,正直自持,則外邪不能侵。”
開篇姚家為躲避戰爭離開北京,木蘭對家裏的古玩玉器十分不舍,父親告訴她已經埋藏好不用擔心,但是木蘭仍然放心不下,姚思安告訴木蘭:物各有主,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永遠占有壹件物品,玉器永遠是玉器,銅器永遠是銅器。木蘭也就此明白: 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而生的。壹個人若享有真正的福氣,或是人世間各式各樣的福氣,必須有享福的德行,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壹缸清水會變成潔白的銀子;在不該享福的人面前,壹缸銀子也會變成壹缸清水 。
父親的道家思想也深深影響著木蘭,不計較得失,更在意精神的富足,灑脫自然。
書中巴固對木蘭和莫愁的評價是: 木蘭的活潑入壹條小溪,莫愁的安靜如壹池秋水,木蘭入烈酒,莫愁似果露。木蘭動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蘭的心靈常翺翔於雲表,莫愁的心靈靜穆堅強如春日的大地 。而我覺得木蘭更像大海,包容萬物,境界開闊,沒有舊式女子的狹隘與膽怯,無怪乎她的丈夫蓀亞稱呼她為“妙想家”,因為她的想法總是那麽令人驚奇。書中有壹節,木蘭想為丈夫納妾,理由竟然是為人妻者沒有妾,就如同花瓶裏的花兒雖好,卻沒有綠葉扶持壹樣,這樣的想法作者也說了,規則教條根本無法解釋木蘭的壹言壹行。
記得初中時好多人愛看《京華煙雲》電視劇,看罷原著,才發現人物刻畫的大相徑庭。書中也有蓀亞遇見曹麗華差點出軌這壹橋段,在木蘭知道蓀亞對曹麗華有非分之想時,私下約曹麗華見面,曹麗華並非電視劇中刻畫般耍潑無賴,而是壹個很文雅的女學生,見到木蘭後,自覺退出。而木蘭寫給曹麗華的信,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這封信不得不說木蘭的聰明與大氣,沒有威脅,唯有真誠,令人尊敬。而之後詢問曹麗華是否願意做妾時,更是斬斷了最後的情絲。
本以為立夫與木蘭才是完美的壹對,立夫和木蘭心意相通,有壹種同道之人惺惺相惜之感,他們之間也暗生情愫,卻從未逾越,也許這才是最好的安排。 人與人之前的情感本就復雜多樣,未必愛情才是最好的歸宿 。
木蘭也是我喜歡的女性形象,最喜歡她的開闊與明朗。
世界之大,萬萬不可成為狹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