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愛國的故事有屈原以死報國、嶽飛精忠報國、辛棄疾憂國憂民、於謙壹身清白、文天祥的《正氣歌》等。
1、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壹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壹度出現了壹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壹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沈汨羅江,以身殉國。
2、嶽飛精忠報國
嶽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嶽飛”四個字,制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妳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嶽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嶽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壹以委卿,朕不遙度。”
嶽飛於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紮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後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嶽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嶽飛退兵。後嶽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3、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壹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壹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4、於謙壹身清白
於謙是明代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19歲時寫《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寫詩明誌,激勵自己。在他數十年的為官生涯中,蔑視榮華富貴,珍視道德修養。愛民何嘗不是壹種愛國,不貪不腐,壹生清廉,是壹種高尚的修養更是壹種愛國的境界。
5、文天祥的《正氣歌》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壹無所求。”
刑前,監斬官說:“文丞相,妳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壹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麽鬼話!”文天祥慷概就義,給世人留下壹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