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考研網大全 - 作文大全 - 如何挖掘出新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

如何挖掘出新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

各位老師好。首先說明壹下,在2016年全面施行的全國卷中,廣東高考采用的是新課標I的卷子,本次講授內容所舉例子、所分析內容主要針對新課標I的高考作文,然後以解讀小說的方式來探究壹下“意林體”式的材料作文如何尋求最佳立意。新課標在2013年的時候基本確定了目前的考查形式,而且模式穩定,方向明確。在新課標考綱中的“發展等級”中明確規定要求考生“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但是同壹則材料往往讀者見仁見智,於是,如何判斷立意屬於“新穎”又不致“離題”就成了重心問題。

在對近三年的新課標進行全面分析之後,我覺得近年來全國卷作文提供的材料比較傾向於故事(或情節性的材料)。在審題時,第壹個關鍵就是考查學生能否準確理解材料含義,在此基礎上再來考查學生的提煉和表述能力。而提供的材料則類似於我們平常所講的“意林”小故事(如2015年的小陳舉報老陳、2014年的切割鉆石、2014年的遊客租屋等等)。這些故事和以前的話題作文比較,最大的特點是開放性大,思維角度廣(在之後又出現了“任務驅動型”作文來避免開放性太寬)。而審題中難度最大的,無疑就是在這樣壹則可以做多向理解的材料中找到壹個“全面理解材料”、“不脫離材料本身”(高考作文要求中大多隱藏有此意圖)的立意,即所說的“最佳立意”。在此說明壹下,對於壹則材料的理解,其實立意上沒有本質的高低之分。我所定義的“最佳立意”不是指最特別、最新穎、最深刻、最吸引人的“最佳”,而是指“能讓人壹看就知道是由材料中提煉而出又不致偏頗”的立意。只有先做好了這點,才有可能進壹步達到立意新穎、深刻的寫作目的。在高考的賽場上,立意必須要先做到正確,之後才能做到準確、貼合,然後才能做到精彩。我們這次的目的,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做到立意正確。

考究壹下近年來的新課標作文卷,我們可以發現“材料本身就可以理解為壹則小故事”,從本質上說,材料作文的閱讀和小說閱讀是壹致的。“它們都是在對文章或者文段進行提煉之後解讀,然後進壹步表述個人看法”。那麽,在閱讀技巧上就應該有很大的***通之處。所謂“壹法通,萬法通”,材料作文同樣可以理解為文章中某個精簡的片段或者是全文的濃縮,只要妳掌握了小說閱讀的方法,以***通的閱讀方法或許就可以有效地解決“準確理解材料內容”這個問題,找準“最佳立意”就變得容易了。之後有機會我會再嘗試以詩歌鑒賞方式來談談如何突破哲理類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或者以現代文閱讀的方式來尋求時評類材料作文。當然,這些都是個人的淺陋看法,如有不到之處,還望指點壹二。

什麽是“意林體”材料作文:

壹、2013年開始,全國卷的考查模式就基本確定並開始推廣了,通過對2013年-2015年全國各地試卷的整合分析,我們可以從作文的變化看出,“新材料作文”的考查方式基本確立。

所謂“新材料作文”,就是提供壹則閱讀材料、壹首詩或者壹幅圖畫並對之做必要提示,但不提供明確寫作話題,在要求考生對閱讀材料或圖畫做壹定分析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來寫作,立意可以自定,角度、文體自選,標題自擬的壹種開放式的寫作方式。

它在話題作文的開放性上更進壹步,它不提供可供參照的主題,而是要求考生從材料中去提煉觀點,作文主旨要求圍繞考生提煉的觀點展開敘寫。我把2013年—2015年近三年來的全國各地作文整理了壹下,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類型:

①.故事型(寓言型)閱讀材料(2012年新課標I船工順手補洞救人、2013新課標I切割師切割鉆石、2014年湖北卷的“大樹”、2015新課標I的“小陳舉報老陳”、2015山東卷的“父子的對話”、2015重慶的“小孩等待媽媽”、2014?大綱版全國卷的“老王住院”、2014?重慶卷“遊客租屋”、2013遼寧的“沙子與珍珠”、2013廣東卷的“富翁救濟窮人”)

②哲理詩、詩歌、歌曲、格言、感悟型閱讀材料(如2015年福建卷的“路”、2015廣東卷的“遠與近”、2015江蘇卷的“智慧”、2014四川的“人,站起來”)

③實驗調查、實踐數據型閱讀材料(如2015年安徽卷“蝴蝶的翅膀”、2015年湖北卷的“蓄積”與“噴湧”、2015四川卷“老實與聰明”、2014江西的“探究”、2013?新課標全國卷Ⅱ“同學關系調查”、)

④新聞、時評型閱讀材料(2014?新課標全國卷I“山羊過獨木橋”、新課標II“動物園禁止遊客餵食動物”、2014湖南“最美鄉鎮幹部”、2013?山東卷“咬文嚼字”)(這種材料的解讀與①其實有許多***通之處,只不過現實意義更強壹些。)

⑤漫畫、圖標型閱讀材料,近年來考查的比例很少;⑥整合型材料作文,即由“多則有相近、相關材料整合而成的材料”,解決方法基本與其他類基本壹致

四川·吳滎林:比如,寓言故事,生活傳說故事、新聞故事·····

安徽程俊:這是根據材料呈現形式分類的

四川·吳滎林哦,這個我是這麽考慮的,分析了壹下高考提供的材料,壹般可以按情節劃分,那麽,哪種類型的就不是非常重要,只要都是有情節的,我們分析的方法大致相同。分類方法太多了,各人有各人思維角度,各不相同,按情節分或許只是其中壹種方式。

二、新課標卷的作文材料,個人覺得出卷者相當青睞“意林體”式的材料。

所謂”意林體”,就是俗稱的“心靈雞湯式的小故事”。特點是故事短小精悍卻饒有趣味,在簡單又曲折的故事中往往蘊含了某種觀點,讀完之後能讓人若有所悟,對人的生活、學習、工作有積極的引向作用。

最先引起我註意的是2012年的“順手補洞,船工舉手挽救船長兒女性命”的故事,之後的“梯子不用橫著放”,之後出現的“切割師應對切割鉆石的風險”的故事,2014年全國大綱卷“老王住院”的故事,2014年重慶卷“遊客租屋”的故事,2015年新課標I的“小陳舉報老陳”等故事其實在《讀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文章上都有類似的故事,故事言近旨遠,令人感慨,讓人頓悟。

從全國範圍看,這種故事型的出題方式,似乎越來越受出卷者青睞,這種材料其實就是壹則精縮的故事,如果采用解讀小說的方式來解讀“意林體”式的材料作文,是否會有效果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小說對情節上的處理方式是如何的。

可供借鑒來解讀材料作文的小說閱讀的基本解讀方法:

小說情節鑒賞的基本解讀方法(非小說鑒賞方式):我整理為三種:

1.理清線索,把握來龍去脈

2.知人論世,透視人物性格

3.見微知著,洞察文章主旨

解讀這類“意林體”的材料作文,主要使用第壹種方式:壹般來說,如果能夠成為壹則故事,那麽故事必然可以整理出事件基本的“開始——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故事情節往往從前到後都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而這內在的聯系就是貫穿了故事的線索。高考材料作文限於篇幅和考試需要,情節沖突不能太過曲折,變化不能太多,壹般都要在這四個環節中尋求壹個地方來突顯故事的主旨。

那麽,壹則短小精悍的材料的著重點就基本只能放在“高潮”部分了,次之,選擇的會是“結局”部分。在小說鑒賞上,我們把握了壹定的基本矛盾沖突所構成的情節發展線索,我們就掌握了構成壹篇作品的基本線索。

在壹則短小的高考作文閱讀材料中,我們如能抓住情節的主要線索,理清材料的來龍去脈,那就有利於我們在分析作品時縱覽全材料,達到“全面理解材料”、“自選角度”、“不得脫離材料本身”的目的,那麽,命題者的意圖就順理成章可以分析出來了。而命題者的出題意圖往往就是壹則作文閱讀材料的最佳立意。

試以2015新課標I的高考題目為例:新課標全國壹卷:女兒舉報老爸(材料作文)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於無奈,更出於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後,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並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贊,也引發壹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後,激起了更大範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於以上事情,妳怎麽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壹封信,表明妳的態度,闡述妳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壹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給學生做了這則材料作文時,學生的立意五花八門,各種想法都有,有些想法則是片面化的思維,列幾個有代表性的立意思路供大家參考:

1.開車打電話本身就違法,何況高速公路打電話,為小陳點贊

2.小陳舉報的目的是什麽?在舉報對象是親生父親時仍下定決心舉報

3.生命安全重於泰山

4.為何舉報父親就會引發質疑,難道舉報他人就不會嗎?

5.除了舉報,沒有更溫和的勸解方式嗎?小陳壹家人都不會積極思考其他方法嗎?

從學生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思路來看,有些方向其實應該也還是值得肯定的。只不過高考作文畢竟是高考作文,這則材料我們稍微來做壹下分析,然後來找找看立意可以如何著手:

抓住“高潮”這個關鍵點之後,我們就可以做壹些深入的分析來確立他的“最佳立意”:

如①如何定義小陳這種的行為?——源於生命安全、尊重法律和規則

②妳覺得小陳的做法是正確的嗎?為什麽?——情與法的選擇是否有正誤之分

③妳覺得小陳除了這麽做之外還有其他方式嗎?——對家長屢勸不改,是否非得借助法律來懲處。

幾乎任何壹則敘事性的小材料,我們都可以做這樣的壹個簡單的梳理,經過這樣的簡單分析後,我們就可以探究出,這則材料最容易突破的口,可以扣住“親生女兒舉報父親”這個行為的性質來分析。

只要找好了這個突破口,之後由此延伸寫“老陳”、“警察”與“小陳”之間的沖突,“情與法”這個主題就基本確定了,自然不易寫偏題。

應該這麽說:壹般而言,壹則材料雖然是開放性的,各個立意之間其實沒有明確的高低之分。但是故事畢竟是故事,尤其是簡短的故事,而且還是高考作文,命題者的傾向往往就會借助某個集中的點來展示。高考作文畢竟“立意準確”是得分的先決條件,命題者必然要考慮到讀者解讀的多樣性,所以在命題時往往都會設有某個隱有傾向的突破點,以此來讓考生有壹定的思考方向,進而把握材料立意。2013年的高考作文,也是這種形式的小故事:

(2013年)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壹位商人發現並買下壹塊晶瑩別透、大如蛋黃的鉆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贊賞,但為鉆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並說:"如果沿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鉆石增值;只是壹旦失敗,損失就大了。"怎樣切割這塊鉆石呢?商人咨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願動手,說是風險太大。

後來,壹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刻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後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著商人的面,徒弟壹下子就把鉆石切成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鉆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江蘇郭成軍:先抓住高潮的關鍵點,作多角度深入分析,通過比較尋求最佳突破口。

廣東黃傳:簡單分析壹下,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知道,故事的高潮部分在於“老師傅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後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徒弟壹下子就把鉆石切成兩塊”,按照所講授的方式,我們可以整理出幾個關鍵立意:

這是典型的故事型的材料,只要用解讀小說的方式來分析比較壹下,很容易看出壹個故事的側重與內容的分析。而高考題的故事往往又比較精簡,情節曲折變化不會特別劇烈,只要找得到相應的關鍵點,那麽我們就可以分析出相應的偏重所在。

廣東周曉延:對於差壹點的學生,可能先得教壹下他們如何解讀小說

安徽程俊:其實不如多問幾個為什麽,慢慢的匯總,找出最靠譜的吧

安徽程俊:提問在點子上,發散的廣度與深度,以及與材料的契合度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荷蘭北部不知名的古鎮德拉赫騰現在因鎮內“無紅綠燈”而正受到世界關註。在這裏,人們上街時早已習慣於直接與其他路人用眼神和手勢交流來達成默契,素不相識的駕駛者會在路口互相讓行,“汽車讓自行車,自行車讓行人”是人們默認的規則。表面似乎有些“混亂”的交通,實際上在有序地運行。在市中心,每天車流量2萬多輛,行人、自行車更是川流不息,卻從沒有發生過重大的交通事故,這被視為“奇跡”。

這則材料是針對壹個“交通奇跡”,材料的集中點在於“路面川流不息,卻從未發生過重大的交通事故”。故事也好,敘事性的新聞也好,或者是講述某種現象的材料也好,都是要求我們從某個點出發,然後探究壹下內在的本質原因的。由此我們可以進壹步來分析,只要扣住了這個現象究竟是怎樣的,圍繞它來分析就可以了:

如“①這奇跡產生的原因是什麽?可以知道源於人們的“禮讓”、“遵守與規則”、“人與人的理解”、“用心的溝通”

“②這個奇跡有什麽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嗎?——對人們的行為的思考”

“③這個奇跡還有沒有可能出現在其他地方?——“中國式過馬路現象”的探索”。

“④奇跡的原因找到了——由此可以延伸到社會道德、文明、素養等更高壹點的領域”。

安徽程俊:關鍵詞追問法。

廣東黃傳福:這個分析之後的兩篇範文,第壹篇《學會禮讓》是針對材料而言,內容寫作上都很不錯,抓住了某個關鍵點,但是在觀點掌握上,主要談“學會禮讓”,對於材料的解讀來說,分析時所選擇的點顯得有點小,畢竟這只是整則材料的前半部分的關鍵點而已。

第二篇《創造“心”生活》則針對材料的“高潮”而來,著手由“奇跡”的產生來談“禮讓”、“溝通”,這樣寫作,文章主題壹目了然,可以讓人壹眼看出立意的準確。供大家參考:

接下來就是兩篇作文的寫作了,如果有興趣,可以請大家從立意的角度評斷壹下。

學會禮讓

荷蘭不知名古鎮德拉赫騰鎮沒有紅綠燈,人們用眼神和手勢來交流達成默契,素不相識的駕駛者會在路口相讓,“汽車讓自行車,自行車讓行人”成為人們默認的規則,他們的禮讓創造了交通奇跡。

荷蘭古鎮德拉赫騰的“無紅綠燈”現象,使我不禁想到我國許多地方的“無視紅綠燈”現象。

在我國大小城市,紅綠燈、電子警察遍布交叉路口和要道,可謂設施完備,然而時常可見高速奔馳的汽車亂闖紅燈。如果兩車在小巷“狹路相逢”,“虎視眈眈”的現象並不鮮見,妳不讓我,我不讓妳,有時甚至惡語相向,拳腳相加。最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我國,“人讓自行車,自行車讓汽車”倒成為人們“默認的規則”。

“請自覺排隊”,“請不要大聲喧嘩”……這種僅以簡體中文標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國人出境遊的主要目的地國——法國、德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頻現。當大批中國遊客走向世界各地時,“中國人”卻成了不文明和粗魯的代名詞。不懂禮讓的行為貽害無窮,使我們愧稱“文明古國”的稱號。

“不懂禮讓”現象的出現,根源何在?壹個有文明素養的人才懂得禮讓,禮讓的本質是對人的體貼和尊重。不懂禮讓,其實質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為對方著想,不懂得體貼對方、尊重對方。很多人滿腦子都是“孔方兄”,早已將古人“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的“遺訓”拋在腦後。十字路口,加大油門高速奔馳,為得是贏得時間去追求自己的金錢、名譽和地位;在追求功利的路上,“狹路相逢”,必定是壹場好鬥……

由此可見,缺乏文明素養,不懂得體貼人和尊重人,過於追求功名是造成“不懂禮讓”的根源。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只有使國人認識到文明禮讓的重要性,大力培養國民的文明素養,中華民族這個古老的禮義之邦才能重新煥發出新的光彩。

禮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戰國時藺相如對廉頗壹讓再讓,終於讓出了“將相和”,成為千古美談。古人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可見禮讓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禮讓是人與人交往的緩沖帶,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沖突;禮讓又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它可以減輕摩擦,化解緊張的關系。

學會禮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於己、於人、於社會有百利而無壹害,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壹個寬松的人際關系需要我們自己去創造,壹個祥和的文明環境需要每個人都學會禮讓。只要人人都學會禮讓,祖國處處都能變成美好的德拉赫騰古鎮。

創造“心”生活

現代的都市人越來越疲憊,因為,累了,倦了,也只能不停向前走。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任何人之間,只是同壹個平面上不同的直線,或許有交集,卻很難有交流;或許有默許,卻很難有默契;或許能留下痕跡,卻很難創造奇跡。人們依照既定的規則去做自己的事,卻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淡漠。假如人們都只是讓自己遊離於心之外,讓自己按照既有的東西去做事,那麽社會將會越來越冷漠,人際將會越來越淡漠。“心”的生活,應當是以理解和信任為根本的。在德拉赫騰小鎮上產生的交通無須紅綠燈人們卻能各行其是的奇跡。

奇跡的背後,是因為人們無須信號燈的指示,也能通過眼神和動作來交流,然後互相理解,互相禮讓,所以讓人贊嘆不已。反觀擁有讓人歆羨的五千年文化的中國,呈現的卻是讓人羞赧的“中國式過馬路”。原因,是中國馬路上的信號燈能讓人們依照既有規程去做,卻無法讓人和人發自內心地去彼此理解,彼此信任。因為,缺乏了心的軀殼可以行動,卻無法讓心靠近。

最近爆紅的《爸爸,去哪兒》,林誌穎父子讓人會心壹笑的時候感動的,是他們那自然而然的理解和信任,而田亮父女讓人為之感到無奈的原因,無非是爸爸沒有和女兒壹起生活,無法獲得內心的溝通。無法從內心去理解對方,卻交流彼此的看法,自然無法在步伐上獲得壹致。彼此是至親尚且如此,何況社會上的蕓蕓眾生?

壹個看似奇跡般的交通現象,讓我們看到了人們之間的溫和和禮讓,而引發思索的卻遠不止如此。在這溫和和禮讓背後,引人思索的是,為什麽人們可以這麽理解對方,彼此信任。交通現象只是社會的壹個側面,折射的,卻遠不止如此。當前的中國,讓我們感到刺眼的遠不止是“中國式過馬路”,“小悅悅”的血跡仍舊殘留,“紅十字會”的陰霾依然籠罩,“見死不施救”的“常識”照樣遺留。人和人之間如果缺乏信任和理解,即使社會看似平和,這些惡相也不會消除。如果沒有信任和理解,中國式的“遺憾”,就不僅僅是交通的亂象。

國無禮則不寧,人無信則不立。這裏的“信”,不應當僅限於誠信,更應該是用自己的誠實的心去獲得理解。德拉赫騰小鎮的奇跡或許沒有代表性,卻不曾讓人遺忘人們之間的有序和寧和。因為,理解和信任,才是和諧的真諦。

材料的解讀方式其實和我們所講的內容非常類似,也可以使用同樣的解讀方式。有興趣的老師可以使用這種簡單的解讀方法,嘗試開拓壹下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有壹個正確的方向可以延續,然後探究出更深刻的立意。

不妨留壹個最近做過訓練的材料作文,可以供大家思考壹下如何尋求立意才屬正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二戰期間,德國有支炮兵部隊異常兇猛,曾讓法軍連連受挫,可法軍壹直找不到這支部隊的蹤跡。壹次,法軍的間諜人員在小鎮上活動,很偶然地發現了件小事,壹個少女頻繁到郵局取信。少女異常的舉動引起了間諜人員的註意。經過仔細調查,少女的未婚夫就在那支炮兵部隊裏。間諜人員以集郵為名換走了信封上的郵票,法軍從郵戳上找到了部隊所在地,這支部隊因此被摧毀了。

同樣在二戰中,英國深受空襲威脅。警報壹響,整個倫敦的燈火都要立即熄滅。據說,壹家不關燈,甚至不吹滅壹支蠟燭,這點細小的光亮也是致命的。敵機在幾千米外的高空就能看到這漆黑中的壹點光亮,重磅炸彈頃刻間就會從天而降,給倫敦城帶來滅頂之災。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 上一篇: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的運用論文4篇
  • 下一篇:38婦女節手抄報內容
  • copyright 2024考研網大全